|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浏览正在青岛进行的全国游泳冠军赛的相关新闻,最刺目的关键词不是“金牌”,也不是“破纪录”,而是本应与赛事毫不相干的一个词——形同陌路。
这个词是媒体用来描述昔日师徒朱志根与孙杨二人当下在赛场上相遇时的情形的。从当年的师徒情深到如今的形同陌路,实在让人感慨。还记得2012年奥运会,孙杨夺冠之后,师徒二人连夜赶到央视直播间做节目,孙杨当时说老朱就跟自己的家长一样,忆起自己12岁就跟朱指导训练的情景,孙杨还落了泪。
可惜没过多久,孙杨在网上晒出与女友的合影,也开启了他与老朱分分合合的闹剧。有说老朱管得严、管得多、不许徒弟谈恋爱的,有说孙杨个性张扬、缺少教养的。及至今年,老朱因“身体原因”不再当孙杨的教练,二人在此次全国冠军赛上相遇却形同陌路,这对曾经情同父子的师徒算是闹掰了。
全国游泳冠军赛期间,媒体盯着“老朱自称身体好着呢”、“孙杨说自己不是离开谁就会退步”等新闻做文章。其实,老朱的身体好不好,他自己最清楚;孙杨没了老朱的指导会不会退步,也还需要时间来检验,这些都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是,与国外职业体坛教练与运动员之间的合同关系不同,目前的中国竞技体坛,不少专业运动队、运动员的管理还缺乏科学、合理而又人性化的制度,是“家长制”而非“制度化”。面对“家长”,“孩子”在翅膀硬了之前即使有意见也只能忍着;而等“孩子”成了气候,各方对其又都哄着捧着。没办法,还指望孩子在奥运会上夺金牌呢。在此情况下,幸运的,如孙海平和刘翔师徒,你好我好大家好;不幸的,如朱志根孙杨师徒。这说起来都有点搞笑——得靠运气、拼人品。
而在“金牌战略”这个指挥棒下,即使运动员再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和问题,只要他水平高能夺金,管理部门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些“问题”就都不是事儿,即使处罚也不过是走走过场。笔者相信,朱志根孙杨的例子不是第一例,也不是仅此一例,更不会是最后一例。王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