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align=justify]4月21日下午,南沙举办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十大集成创新成果发布会,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管委会副主任潘玉璋发布了南沙自贸试验区挂牌两周年来形成的十大集成创新成果。[align=justify]潘玉璋在发布会上介绍,挂牌两年来,南沙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共形成了239项改革创新成果,为国家、省、市提供了一大批可复制推广的新经验,其中13项在全国复制推广,56项在全省复制推广,74项在全市推广实施。自贸区溢出效应突显,改革红利持续释放,201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8.76亿元,增速持续保持全市第一,两年来共新设企业24671家,超挂牌前历年注册企业总数的2倍,已落户74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和103家总部型企业,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打下了坚实基础。[align=justify]潘玉璋指出,挂牌以来,南沙自贸试验区深入推进各项改革试验,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以“智慧口岸”为重点的贸易便利化促进体系在全国形成示范,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导向的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国际化创新型金融蓬勃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经过两年的改革探索和系统总结,形成了十大集成创新成果。[align=justify]潘玉璋指出,下一步将围绕把南沙打造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目标,进一步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扩大金融开放,深化与港澳更高层次合作,打造系统化、模块化的改革创新经验复制推广模式,将自贸区改革创新工作向纵深推进,并将在5月发布一批招商引资重磅政策![align=justify]成果1[align=justify]“证照分离”加快行政审批改革步伐[align=justify]南沙率先在省内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经过半年试点探索,60项区级事权事项全面落地实施,审批时间和申请材料大幅压缩,提升企业获得感。在放宽前端准入的同时,各部门加强行政指导和监督检查,确保后续监管到位。南沙“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在全省改革力度最大、审批事项落地数量及受理量最多,为新一轮地级市试点乃至全省推广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align=justify]成果2[align=justify]“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造高效服务型政府[align=justify]南沙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搭建企业设立登记“一口受理”信息平台,开通企业专属网页,创新电子签名、电子身份认证等审批措施,在全国率先实现“十三证三章”联办,“一照一码”拓展至八个部门,成为全国市场准入联办证件最多、办事速度最快、群众体验最便捷的地区,方便了企业和群众,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了良好环境。[align=justify]成果3[align=justify]创新航运服务体系助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align=justify]南沙推出“单一窗口”、“互联网+易通关”、“智检口岸”和“智慧海事”等多项改革创新成果,形成南沙“智慧口岸”品牌效应。设立“广东南沙”国际船舶登记船籍港,新开辟多条国际班轮航线和国际邮轮航线,多式联运及疏运体系辐射到整个泛珠地区。成立广州航运交易所和南沙航运产业基金,促进高端航运要素加速集聚,推动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16年南沙港集装箱吞吐量达1262万标箱,助推广州港跃升全球第七位。以南沙为母港的3条国际邮轮航线2016年实现进出港32.6万人次,居全国第三位。[align=justify]成果4[align=justify]“三平台一体系”开创事中事后监管新模式[align=justify]南沙通过建设完善市场监管和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国家物联网标识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地理位置信息平台,以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为抓手,通过三平台的无缝对接与数据互通,形成以综合监管为基础、专业监管为支撑、信用约束为手段的现代市场监管模式,建立起信用依托、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多元共治自贸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align=justify]成果5[align=justify]构建多元法律服务体系提升自贸区法治环境[align=justify]挂牌以来,南沙重点建设自贸试验区法院商事审判庭、知识产权审判庭和自贸区商事调解中心,成立自贸试验区检察院,推动设立自贸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扩大粤港澳律师事务所合伙联营试点,设立电子数据取证实验室,打造全国领先的“可信身份认证服务平台”,在全国率先推行港澳籍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建立涉港澳案件行业协会先行调解机制和商事纠纷多元调解平台,健全国际仲裁机制,在南沙国际仲裁中心同步运行粤港澳三大庭审模式,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机制,公正高效解决涉外商事纠纷,逐步构建起与国际接轨的多元化法律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align=justify]成果6[align=justify]培育良好金融生态打造中国融资租赁“第三极”[align=justify]南沙以开展飞机、船舶及大型工程机械设备等行业的融资租赁业务为重点,依托自贸区内外资融资租赁统一管理改革试点等政策,创新促进融资租赁发展的专项政策体系,不断优化融资租赁发展环境。挂牌以来,南沙融资租赁企业数量从29家增加到279家,业务规模从90亿元增加到1000亿元以上;以SPV模式引进15架飞机交付使用,资产金额达到11.5亿美元,今年一季度已落实融资租赁飞机23架。融资租赁已经成为南沙自贸区重要的新经济增长点,逐渐成为中国融资租赁“第三极”。[align=justify]成果7[align=justify]引领国际监管规则助推新业态蓬勃发展[align=justify]南沙以推动新业态集聚发展为目标,推出并整合一系列口岸监管创新成果,打造事前“源头可溯、风险可控”、事中“守信便利、失信惩戒”、事后“去向可查、责任可究”的全链条科学监管新模式,推动自贸制度向国际规则转变。新型贸易监管模式助推2016年南沙实现网购保税进口36.9亿元,同比增长271.4%,BBC业务量占广州市比重达9成以上;进口整车8559台,同比增长3.9倍;广东首个钻石保税交易平台在南沙落地运营。新型贸易业态蓬勃发展带动外贸进出口持续增长,成为外贸增长新动能。[align=justify]成果8[align=justify]吸引总部集聚打造“走出去”战略平台[align=justify]南沙充分发挥自贸区政策叠加优势,构建吸引总部落户和推动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政策体系。两年来,中远海运散货、中铁、中铁建、中交建等一批有代表性的央企先后在南沙设立近70家总部企业和平台公司,逐步构建起集产业投资、产能合作、跨境投融资服务于一体的“走出去”综合服务体系。目前,南沙已逐步成为大型央企调整全球业务布局的重要基地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平台。[align=justify]成果9[align=justify]创新开发模式[align=justify]开辟城市建设新路径[align=justify]南沙采用“管委会+指挥部+平台公司”模式,组织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工作。该模式创新实现了政府主导与社会资本相结合,在确保政府有效管控的同时,解决了开发所需资金来源,避免新增政府债务,有效弥补政府人力资源不足,保障项目开发专业性、高效性与可持续性,最大程度激励企业整合优势资源,推动产城融合,实现政府和企业双赢,为南沙打造高水平国际化城市开辟了新路径。[align=justify]成果10[align=justify]青年创新创业发展高地[align=justify]推动粤港澳深度合作[align=justify]围绕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定位,南沙大力推进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粤港澳青少年融合发展创新园区、港澳青年学生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联合香港科技大学、市科创委成功举办香港科大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同时与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深入合作打造面向内地最重要的技术成果转移基地,打造粤港澳青年深度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创新创业的发展高地。[align=justify]建设发展成效显著[align=justify]南沙自贸试验区[align=justify]运行评估获“高分”[align=justify]昨日下午,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挂牌两周年运行评估报告新闻发布会在广州南沙召开。上海财经大学和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受托对自贸区南沙片区挂牌两年来的发展运行情况进行第三方评估。[align=justify]评估结果显示:自贸区南沙片区发展运行平稳。《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建设实施方案》含九大方面,95项任务。截至2017年4月,95项试点任务全面铺开,实施率达到94.73%,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align=justify]同时,评估组还针对民众、企业对自贸区南沙片区发展的感受进行了评价,南沙片区获得了82.1的总分,建设成效显著,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改善了民众生活,赢得了普遍认可与好评。人们对南沙未来发展满怀期待,并充满信心。[align=justify]根据南沙的建设发展情况以及存在的不足,评估组对南沙片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二是探索人才引进交流新机制,建设国际人才自由港;三是强化创新互动,形成片区间政策借鉴与延伸机制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