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论文理念】学校基层“教工小家”的建设,是“教工之家”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建好“小家”才能建好“大家”。  
学校基层“教工小家”是工会组织密切联系教职工群众的前沿阵地,“教工小家”的建设是“教工之家”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从“教工小家”建设人手,夯实基础,才能为建设好工会“大家”这座大厦的奠定良好的根基,工会才能真正成为职工群众依赖的组织。近年来,随着共建“教工之家”活动的深入开展,学校基层工会“小家”建设也得到蓬勃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小家”建设实践工作中遇到许多问题,“建家”成效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广大教职工的期盼有一定差距,需要加以探讨、改进、完善。
一、“小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学校基层“教工小家”建设缺乏共建意识,片面认为这只是工会部门的事;缺乏对建家工作深刻内涵的理解,认为是可有可无,没有把建“小家”与本单位的建设与发展规划联系,有时导致基层工会工作效果不够起色,有时兼用的活动场所常常是作为教室、办公室、报告厅、展览室等多功能场所, 但没有充分地让其发挥“教工之家”的作用。也有的教职工认为,建“小家”就是单纯地建几个小小的活动室,应付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所开展的活动也是流于形式,没有将对“建家”工作的认识升华到: 让教职工具有当家作主的思想, 有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热爱集体, 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争做贡献的高度。
(二)“维权”职能弱化
学校基层工会在建“小家”活动中的“维权”职能不突出,甚至不同程度出现了弱化,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能出现了一定的偏离,对教职工群众的困难不够关心,不能很好地为教职工说话办事,排忧解难;没有很好地扮演教职工合法权益维护者的角色,以至教职工的切身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出现了教职工在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很少求助于工会组织的现象。导致教职工对工会工作缺乏热情,对工会组织感觉不到“家”的存在,体验不到“家”的温暖,失去对“家”的信任。
二、“小家”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一)提高认识,主动争取各方面支持和配合是“小家”建设的前提
基层工会在建设“小家”工作中,要向教职工进行宣传发动,争取得到领导的对“建家”工作足够重视和大力支持。应明确党的先进性与工会的群众性辨证统一,充分认识到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与基层工会建设“小家”活动的开展,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党的群众工作上的具体体现。学校工会是党密切联系广大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担负着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及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作用。在这一点上具有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化学校工会的“小家”建设,增强其战斗力,不仅需要各学校工会自身的努力,而且党政领导和有关方面的支持更是“建家”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教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会主动地参与“小家”的建设, 才会感到“小家”的温暖, 也只有深入发动, 提高认识, 人人参与, 持之以恒,“建家”活动才会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二)推进民主,突出“维护”职能是“小家”建设的核心
建“小家”的宗旨就是要充分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认真履行工会的四项职能, 进一步推进基层单位的民主管理, 使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的方针落到实处。教职工是主人,不依靠主人,任何事情是做不好、办不成的。因此, 我们在进行“小家”建设过程中要把着力点放在履行“维护”职能上,使工会小家真正成为教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职工的家。
首先,通过深化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级部生活会,使其常态化,推进民主化管理。学校二级教代会是教职工广泛参与本单位民主管理的基础,是全校教代会的拓展与补充,是不断拓展和创新依法治校的形式和渠道,是扩大教职工有序的政治参与,引导教职工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保证教职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益。 我校每周的级部点评会,作为教职工民主参与的有效载体,在总结上周工作和布置下周工作完毕后,设置“七言八语”民主生活会,就我们身边的事情:教师的专业提高、学生管理、学科备课、音体美协调、素质特长发展、同级部兄弟班级取长补短,不同级部同学科采纳众长、后期工作保障等等,凡是关系到学校发展的事,每位教职工都有权利也有义务七言八语、献计献策。“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只要全体教职员工都参与进来,发扬主人翁意识,学校的发展壮大自然是水到渠成、指日可待的, 工会组织应该做到:一是坚持源头参与。涉及教职工利益的各项方案在酝酿形成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和体现教职工的意愿和要求,如作为学校工会负责同志,参加学校的各项重大会议,参与学校重大行政、业务工作的决策,参与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制定,教职工校内岗位津贴的分配方案的制定,工会组织在参与过程中提出积极建议,拿出自己方案,努力做到重大发展规划要涉及每个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措施必须经过教代会审议通过,方能推行。二是坚持民主监督,促进校务公开。把二级教代会作为学校公开的载体,进一步完善和拓宽校务公开的渠道和内容;工会要承担好校务公开的协调运作、监督工作,保证公开工作的操作规范和有效性,推动公开工作的有序开展。
其次,通过为教职工说话办事,履行“维护”职能。为职工群众服务是“建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为此,学校工会“小家”要把教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贴近群众,及时反映群众的呼声,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千方百计地为教职工多办实事,全心全意为教职工服务。积极探索“维权”的重点内容、机制、方式和途径,切实履行教职工合法权益表达者和维护者的职责,做到依法维权、社会化维权,敢于维权、善于维权。尤其是在当前,随着学校跨越式发展,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正在深入开展,使得学校的劳动关系和利益关系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与调整,许多新的矛盾和新的问题正在不断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多为教职工说话办事显得更加迫切,更为重要。工会“小家”在日常工作中要多了解,多关心教职工,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大力实施“送温暖工程”,真心实意地帮助教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和切身困难,哪怕有些问题一时无法解决,但多一份关怀也能让群众感受到“家”的温暖,也能得到群众的理解。要不断改善教职工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用爱心、真心去温暖群众的心,赢得教职工的工作热心,营造“众人拾柴”的氛围,使工会“小家”成为学校、教职工、社会的连心桥,成为群众排忧解难的避风港,成为团结向上的快乐园。
(三)注重特色,提高创新意识是“小家”建设的关键因素
不断创新和形成特色是建家工作生存和发展的力量源泉,活力所在。基层工会组织在“小家”建设实践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为此,提出以下若干建议:
一是要有群众意识。要充分发挥工会小家是群众组织的这一优势,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活动,提倡“重在参与,立足普及”,有活动才能有活力,才能使“小家”有生机,通过活动达到丰富教职工的文化生活,提高审美情趣,陶冶身心,增进教工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增强集体凝聚力。
二是要有特色意识。根据知识分子的特点,加强和改进政治思想工作方法。由于社会大气候的影响,教师对自己职业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变化。以往教师对人们把自己比作“红烛”,“燃尽自己,照亮别人”感到自豪,而现在一些青师则称自己是“应急灯”,亟待充电,方能继续维持。因此在学校内部,急需加强对教师的思想教育,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敬业、奉献教育。但教师都有一定的文化程度,不愿接受一般空泛的理论和流于形式的说教,也不愿接受那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强行灌输的思想教育内容,所以对他们的教育应多疏导和引导,少说教和训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以理解、关爱的态度,喻之以义,晓之以理;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高度出发,因势利导,让他们有家的感觉 三是要有创新意识。“建家”要依据新时期的需要,紧紧围绕学校工作中心,拓宽视野,寻找针对性的工作切入点,注重实干、讲求实效,善于用新的观念、新的思路和新的方式,赋予工会“小家”职能以现实意义,真正做到常建常新。
   (四)在生活上多关心教师,努力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在生理、生存、安全等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去实现自我的价值。的确,“安居”才能“乐业”。教师在住房、婚姻、子女入托、入学以及继续教育、劳资福利等问题上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作为教育行政部门不可听之任之、束之高阁或把一些正当的要求当作“只讲个人利益”予以批评,而应体察他们的实际困难,并竭力加以解决。否则也就难怪有的教育业内人士教育子女不要当教师。因为教师首先是“物质”的人,而不是“精神”附件。 今年暑假学校放假大会上,我校领导在总结上学期工作和安排假期工作后,单独拿出一个议题:孩子上学问题,领导在大会上说:有小孩上小学、上初中的老师尽可以向工会提出个人意愿,你的孩子想在哪所学校,想让孩子上学离家近一些,还是离学校近一些,尽可以向工会倾诉,学校会尽最大努力满足每位教师的个人意愿,实在办不成的,领导另想办法,寻找最佳实施方案。当时与会教师感到不已,掌声长时间的响起!
 总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劳动关系和利益关系矛盾会更加突出和复杂,学校基层工会面临的任务会更重,新课题会更多。切实加强学校基层工会“小家”建设在新时期有其特别重要的意义,应引起高度重视,通过建家工作,把教职工群众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把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好、发挥好、引导好。使基层工会“小家”真正成为教职工可以依靠的、充分信赖的“家”,进而在广大教职工中逐步形成以校为家、爱校如家、说主人话、办主人事、尽主人责的氛围,团结广大教职工同心同德做好学校各项工作。
执笔人:陈培香 工作单位:诸城市实验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