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中工网
我叫牛卫东,是西夏区人社局一名普通的职工,现在拥有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爱人和我,还有一个活泼懂事的女儿。我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我们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十多年来,在我和妻子的共同努力下,建立起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家国情怀,家风传承
牢记家训、做好传承。我来自山东一个只有几百人的小村庄,在上世纪50年代全村也没有几个读书识字的人,从爷爷奶奶到爸爸妈妈他们更是大字不识一个,但爷爷奶奶用最普实的话语教导着80多名子孙后代的如何成长做人。爷爷和父亲是我们四邻八乡有名的大厨,奶奶及母亲她们都是远近闻名的热心人。不管谁家有红白喜事都会请爷爷来掌勺奶奶来帮忙,爷爷和奶奶只会帮忙从来不收别人一分钱,最多只会带点剩饭剩菜给家里的孩子充饥,我父亲兄弟姐妹共七人,在那个年代每天吃饭都是问题,山东还时常闹饥荒,经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但爷爷奶奶始终教导着子女再穷也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占别人的便宜,一个农村老太太还总结了一句很普通但很有内含的家训,就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12个字一直传到现在我们家的第五代。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本意就“有国才有家、只有大家好了小家才能好”,我已在外工作有20多年了,由于常年在部队和政府工作,自己平时的工作非常忙碌,很少抽时间回千里之外的老家为他们尽上孝道,而这一别,生死两相隔,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大伯、二伯先后于2006年、2011年、2016年(奶奶和姥姥同一年去逝)、2019年5位亲人先后离逝,得知此消息后如恶梦一般,是自己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每次在老人离逝后,家里就会迅速召开家庭会议,讨论是否让在外的子孙回老家,在开会过程中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十几岁的孩童,家里的每一名家庭成员都特别识大体,最后会议决定,都没有通知让远在千里之外的子孙回家赶丧,基本都是丧事一个月后才告诉我们在外的子孙。我和奶奶、姥姥的感情特别深厚,(奶奶从小看着我长大教导我,而在初中时代,姥姥一直给我做饭、并陪伴我学习成长),她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教我如何做人做事的道理,到最后没有送老人一程,一直到今天是我心中的痛。
真诚相待,学会感恩
百善孝为先。自在宁夏定居以来,虽不能常年陪伴父母左右,但每天每周固定时间坚持与父母通电话,了解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并经常寄些生活费和衣物,农闲时节就将父母接至银川家中照料。
2016年,母亲右腿跨骨骨骨头坏死,母亲卧床不能下地走动,我因工作原因又不能马上回山东老家,只能让自己的哥哥、嫂子、姐姐将母亲送往医院,我就抓紧给母亲凑医药费用,在亲朋好友和同事的帮助下,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将几万块钱的手术费凑够,用于母亲的手术也顺利的完成。做完手术后母亲在老家恢复的一直不是很好,下地也非常困难。毕竟农村的条件有限,妻子主动和我商议将母亲接到银川来进行照顾,妻子的举动让我非常感动。
将母亲接到银川的家后,我们夫妻二人一同照顾母亲,有时我们在上班的时候岳母也来帮忙照顾。妻子每天下班后不管自己多累,都坚持每天给母亲梳头、按摩、洗脚、还给修剪脚趾甲等,从没有一句怨言,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母亲终于可以举着双拐下地自由走动了,由于跨骨骨骨头坏死,母亲不能像以前那样灵活走动,但是现在她可以照顾自己,老家农忙时节还帮助哥嫂洗衣做饭,父母身体好才是我们做儿女最大欣慰。母亲对待两个儿媳妇和自己女儿一样,一个进入家门二十多年、一个来我们家十多年,她们从没有与母亲争过一句嘴、红过一次脸,婆媳之间关系非常融洽,在我们老家都是全村人羡慕的榜样。
和谐维家,邻里和睦
我们夫妻二人,一个来自山东人,一个来自宁夏人,有着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习惯和不同的爱好,但我们懂得宽容、懂得谦让、懂得谅解,彼此包容缺点,欣赏优点,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克服了因差异带来的不适,我和妻子平日里都相敬如宾。在日常的生活中从来没有进行过家务分工,都是默默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应当承担的责任。结婚这些年,家里的各项事务,基本都是由我来承担,只要我在家中从来没有让妻子拖过一次地、洗过一次衣服,刷过一次锅碗筷,虽然看起来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能够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下来,就是爱的力量在支撑,我让妻子和女儿亲身感到有种莫大的幸福感和家庭的温暖。妻子没有娇娇女的气息,我也没有大男子主义思想,就是凭着互相扶持和信任维系着夫妻间的深厚感情,构建着自己美丽的家庭。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这些年和我们单元的每家都相处的十分融洽,和女儿一样大小的孩子就有三、四个,他们经常在一起玩耍,邻居们经常委托我照顾他们的孩子,我都会尽心尽力,让他们连同自己的孩子一同给他们复导功课,让他们一同吃饭。小孩子遇见我就会高兴的说:“牛叔叔我还要去你们家,还想吃你家的饭”。每每听到这样的话,我都会感觉自己这样做很值得。平时有特产或者美食,女儿也会主动和小伙伴们分享,时间长了也就慢慢的形成了一种邻里分享互助的习惯,久而久之,我们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像亲人一样。
团结同事,互帮协助
作为军人出身的我,时刻心存“舍得小我成就大家”的信念,只要身边的同事和亲朋好友有困难,在不违反原则,能办到的情况下,就会二话不说、主动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在办公室工作期间,单位经常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有事没事找牛哥”,我个人表面上当一句玩笑话,但在内心深处我时刻摆正个人的位置,当成这是别人对你信任、对你尊敬,对你认可。在平时的工作中,虽然作为管理人员,但我能和大家打成一片,团结同事,宽以待人,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与同事争名利、争长短,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同时严于律己,注重自身修养,严格遵纪守法。工作上兢兢业业,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在局领导、同事和家人帮助支持下,我在平凡的岗位上出色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办公室这些年,我积极做好上传下达的中枢工作,配合局领导在区委、政府年度考核中先后取得两次优秀、一次良好的优异成绩。同时配合支部书记,在自己负责的党组织建设中连续三年在区直机关党建考核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同时个人自2015年以来连续四年在单位考核中被评为优秀;还先后获得自治区、银川市“最美家庭”、西夏区“最美劳动者”、“六五普法”先进个人,还被提名为“最美银川人”等荣誉。
这些年我个人虽然取得了不少荣誉,但这些荣誉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后盾在支撑着我,这个后盾就我们的人社局这个大集、大家庭,还有每次帮助渡过难关的各位同事。谢谢你们!你们给我的动力我永远不会忘记,在以后的工作中不管我在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角色,只要不离开人社局,我就会一直“树立以局为家”的思想,把心中的这份感恩化为实际行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全部智慧和力量奉献给我们人社局这个大家庭。
“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我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相识是一种缘份,而能在同一屋檐下共度一生,则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所以我经常告诉自己要懂得知足常乐,善待自己与家人,而我的努力也让我收获了幸福和温暖。但愿以后每一天身边都增加无数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使得我们人与人、家与家之间相处得更加和谐。
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一位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和维护。只有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家”才会更加的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我们祖国才会更加繁荣昌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