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5-6 18:41:02
|
查看全部
各方联动,
帮扶高校毕业生
4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一段时间以来,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用人单位和各大高校一直在联手行动,以保障874万毕业生就业和升学的“关键一跃”顺利完成。
在“云”端,大量就业岗位源源不断向毕业生供给。教育部联合地方、高校及五家社会招聘网站共同开展的“24365校园招聘服务”,自2月底正式启动后,已展现出强大成效。在“中关村专场招聘”中,1000多家上市公司和头部企业为学生们提供超过3万个优质岗位;在“深圳高新区专场”,也有891家科技企业发布岗位信息1万余条。
关键时刻,央企国企冲锋在前显担当。为响应国资委“抗疫稳岗扩就业”专项行动,中国石化宣布,在已签约高校毕业生6663人基础上,追加3500名高校毕业生;国家电网也加大高校应届毕业生招聘力度,计划年内将招聘2.3万人,同比增长25%;中国三峡集团则吸纳高校毕业生1748人,较去年增长200%。
此前,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人社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今明两年事业单位空缺岗位主要用于专项招聘高校毕业生”。各地政府也陆续出台具体方案,其中,贵州全省事业单位增加5000个用编计划,定向招录2020应届毕业生;湖北省也确保今明两年全省事业单位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3万个以上。
湖北高校毕业生受到国家的重点关注。4月8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启动实施全国高校与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帮一”行动,要求“一帮一”对接高校共享就业岗位信息、共同开拓就业渠道等。在第一批公布的48对帮扶名单中,武汉大学接受北京大学的对口帮扶。
帮扶行动迅速落地。在“武大就业”微信公众号和武汉大学学生就业信息网上,毕业生能够获取“北大—武大毕业生线上招聘双选会”“北大—武大线上实习双选会”等活动信息。对工作尚无着落的毕业生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武汉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文彬向本报表示,“本学期,有近200名毕业生通过线上双选会落实就业。”
平台建好了,信息对接要细致。刘思维是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一名辅导员,负责本科毕业生就业工作。自疫情暴发以来,她总是第一时间将相关就业资讯转发到就业群里。“我要确保每一名应届毕业生及时接收到就业信息。”刘思维认为,疫情下的求职季,就业指导的意义更加凸显。在辅导员的帮助下,不少学生通过完善简历、调整求职定位成功落实工作。“尽管国家有帮扶政策,但‘就好业’最终还得靠自身。一是要增强竞争力,二是要脚踏实地。”她对毕业生说。
一方面保就业,另一方面促升学,教育部“双管齐下”给毕业生吃下“定心丸”。早在2月底,教育部就公布扩招方案:全国增加硕士研究生招生18.9万人,普通高校专升本32.2万人。
本次扩招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扩招名额将向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的领域倾斜。其中,硕士研究生扩招将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专业倾斜,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
好政策重在落实。3月份,各地公布扩招计划:天津市向教育部申报2020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13594人,同比增加2537人,增幅达22.9%;上海市属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总量增加15%,专升本招生计划由占全市高校专科毕业生总量的8%增加到10%。
翁铁慧指出,要尽快落实硕士研究生和专升本扩招计划,做好考试录取工作,实现高质量扩招。对此,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解孝林表示:“为避免大规模的流动、聚集,我校已决定采用在线远程复试的方式,同时通过技术手段保障复试安全平稳、公正公平、科学选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