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5-9 18:17:55
|
查看全部
4万亩地怎么种
农民能“点菜”,也能“包席”,专业服务轻松种地
马达轰鸣,植保无人机低空掠过,护邻乡种粮大户游小波竖起大拇哥:“1小时作业50亩,相当于过去几十人干一天,真厉害!”
不仅仅是植保无人机,走进方智勇合作社机库——收割机、插秧机、灌溉设备等一应俱全。
发展社会化服务并非一帆风顺。最初,合作社只有7台拖拉机。寻求帮助的农民多了,方智勇却感觉力不从心:种地环节多,农民需求五花八门,合作社难以满足。“好保姆不仅会抱孩子,做饭、护理也得有几把刷子,田保姆得是多面手啊。”
“农民需要什么,咱就干什么。”粮食烘干是堵点。不少种粮大户吃过亏,联合收割机开进田里,七八百亩水稻几天就收完了,这么多粮晾晒成了大难题。“一台烘干机少说也要几十万元,一年只用一两个月,即便种粮大户买也不划算。”方智勇说。
政策扶持,合作社购置了13台烘干机,日处理能力达到400吨以上,为周边十几个乡镇提供烘干服务。如今,合作社各类机械达上百台套,农机手上百名,可提供机耕、植保、机收、烘干等一条龙服务。
创新服务方式,开发多元服务套餐。“我们有两大特色服务,农民既能‘点菜’,也能‘包席’。”方智勇说。
不少农民当上“甩手掌柜”,实现轻松种田。“家里几亩地,靠我一个人撑着,种不动了。”增产村村民熊竹华,把土地交给合作社,从种到收全程托管,自己在合作社打工,劳动强度小了,一年还能挣2万多元。
“解决谁来种地,需要专业从事生产服务的主体,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方智勇说,农业生产有10多个环节,涉及多种农机,一家一户不可能都置办。当好田保姆,就是要解决小农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把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的发展轨道中。
社会化服务离不开政策帮扶。方智勇坦言,合作社资金是一大难题,希望贷款政策能再放开些,“如果大型农机具可以抵押贷款,就能大大减轻合作社资金压力。”
方智勇说,干专业的事需要专业人才。合作社一方面引“新秀才”,招聘大学生,提高服务队伍素质;另一方面培养“土专家”,为种粮大户提供培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