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0|回复: 0

深圳吸引人才,还需要靠钱吗?

发表于 2020-5-10 15:07:1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近日,深圳一则关于人才补贴取消的误传,在网上炸开了锅。尽管深圳进行了连夜澄清,但还是引发了网友们关于深圳吸引力的讨论:

深圳吸引人才,还需要靠钱吗?

去年,深圳新增人口常住人口为41.22万,排名全国第二。而且近5年,深圳年均新增常住人口超过50万。圳长相信,补贴只是深圳吸引力的一个小因素,取消与否很大概率上并不会影响到深圳的真正吸引力。

吸引人才的并非深圳给了你多少钱,而是深圳对于人才的积极态度。更何况,真正吸引人才,甚至留下人才的,往往是这座城市细节所传递出来的态度、温度,以及包容度。

前段时间,圳长认识了一个“新深圳人”,他们是刚刚从北京搬来深圳的双硕士家庭。从决定离开待了八年的北京,到选择扎根深圳,最后举家搬到深圳定居,他们只用了短短近100天的时间。

圳长很好奇,这么短的时间内,深圳到底是如何打动他们的?想必一定不是那些金钱上的补贴吧。

以下,就是这个“新深圳人”的真实故事。通过他的视角和思考,也许我们也能找到当初自己决定扎根深圳的原因。

01.

在北京“漂够了”


2019 年 9 月初,即将33 岁的我与同龄的太太,正式离开北京,搬到了完全陌生的深圳。

从决定结束八年北漂,到“来了就是深圳人”,我们只用了100天左右的时间。这一切的举动,最初源于我们去年旅行归来后,在一种恍若隔世的氛围里,讨论起了“以后要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的人生问题。

在这之前,我们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北漂家庭。

2011 年,我在北京拿完硕士学位后,便去了新东方做 GRE 教师,太太则进入了北京一家外企做职员。

在北京待了八年,我们俩和不少人一样,年过而立,暂时没要孩子,没有北京户口,也买不起学区房。我一直没有暂住证或居住证,属于“纯粹的”北漂;太太办了居住证,但住址只能挂在某个买了房的朋友名下。

其实,我们的“漂龄”已经分别长达11年和15年,事实证明撬开北京的大门,已经很难了。漂够了,也是时候考虑离开了。

要逃离北上广吗?

我们有想过回到老家,但回不去的是家乡。不靠父母的关系,不靠庞杂的人际网络,我一个出国考试教师凭自己的能力,在太原很可能面临失业,无法扎根。

难道没有一座城市既能发挥我们价值,又愿意向我们敞开大门的吗?

02.

“到深圳来吧!”


一位同样北漂了许多年、在一年之前举家搬到深圳的老朋友得知我的想法后,满腔热情地向我推荐。“以你们俩的学历年龄都符合条件,还有补贴拿的!”

说实话,对于老朋友这么快“叛变”我们感到很吃惊,毕竟深圳跟北京还不是一个级别的城市。但后来,当我们第一次了解“深圳市人才引进实施办法”时,竟然是满头问号——

“具有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以上学历,且年龄在 45 周岁以下”。深圳居然有这么宽松的要求吗?

“新引进人才租房和生活补贴”。硕士2万元补贴?居然还有这种东西?

此时,我们正好也接到了一个深圳的面试机会。于是在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我们飞到了深圳,一边面试,一边考察。

高楼大厦,街道繁华,名企林立……与从小听闻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没什么不同。到处都在挖路、修地铁、搞基建……与所有大兴土木的、散发活力的大城市也没有本质区别。真正击中我们的是那句到处都能看得到的标语:

“来了,就是深圳人。”

对于两个漂了许久,想要在人生下半场扎下一点根的年轻人来说,这朴实的许诺,胜过一百句热情洋溢的欢迎。

我的面试很顺利,太太也开始和公司讨论转岗到深圳的事宜。虽然她那边还要花一些时间,但我们已对这座城市有了好感。

然而,进一步触动我们的是与那位老朋友的会面。与先前漂在北京时相比,他已经仿佛变了一个人,身边的太太更是挺着个大肚子。

来了深圳,他们居然敢要二胎了!

此时,我们深深认识到,这座城市是可以欢迎和接纳我们的。所以在回去的飞机上,没等到北京落地,我们两口子在天上就已经下定了决心:

搬!

03.

选择深圳选对了


在深圳新房里高高堆起的纸箱还没有拆完时,我已经开始相信,深圳是个正确的选择。

在楼下的照相馆拿了张“数字相片采集回执”之后,我战战兢兢地登录“粤省事”,开始尝试办理居住证和居住登记。

战战兢兢不是没有原因的。八年前,我曾经尝试过在北京申领“暂住证”。电话从租房中介打到派出所,再到居委会和街道办,被告知房东不肯出具证明。后来找了一位在北京有五套房的大哥,想挂在他的某个地址下,结果同样没办成。又兼被各种工作人员以居高临下的语气指点,让我感到有些自取其辱,就没再动过“办暂住证”的心思。

然而,这次在“粤省事”上填表是半夜的事,花了大概十分钟。到第二天下午,我再次打开小程序,上面显示:审核通过,制证中。

大概两星期后,居住登记自动办理完毕。一条短信提醒我到离住处不远的一个警务室取证。全过程只花了我不到两个小时,面见了一个政府工作人员,说了不超过五句话。

What?就这样……办完了吗?

据说,好的政府和好的服务一样,应该让人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意识不到等待的过程和花费的时间。我很小的时候听过那句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长大后,我在国外也见识过轻声、热情、快速高效的服务。如今在深圳,我第一次亲身体验了传说中的“深圳速度”。

更重要的是,在深圳你不需要是达官贵人,也不需要托人找关系。这座城市,是高效而平等待人的。

不久之后,太太也以同样的效率办完了居住证和居住登记。这下我们彻底确信,选择深圳是选对了。

04.

深圳可以给人希望

得知我们搬来深圳,有些朋友多少表示了担忧。他们的担忧,其实都是老生常谈,而且或多或少存在对深圳的“偏见”:比如深圳的基础设施,比如深圳的教育医疗之类等“软实力”.....

我对此倒是不太担心,因为我们推测:有资源投入,有政策支持,而且大力引进专业人才之后,剩下的,就只是时间问题了……吧。

果不其然,在来深圳没多久后,我们很快就看到了这样的新闻标题:

“到 2022 年,深圳全市新增 21 万个义务教育学位,6 万个公办普通高中学位。”

“30 万年薪‘抢’老师,这很深圳!”

这让我们看到了进一步的希望,也再次深信选择深圳的正确性。

2003 年,一篇名为《深圳,你被谁抛弃》的文章曾激起重重波澜。作者以个人视角指出深圳“治安环境日趋恶劣”“城市环境捉襟见肘”等问题。那时我高中还没毕业,自然还不懂什么是“公共治理”。但小学时我随父母在身为“沿海开放城市”的北海呆过一年,跟着父母去办过借读手续,亲眼见过街头的飞车党,也无数次走过臭哄哄的小河沟和泥巴路。新兴城市的新兴之痛,大抵相同。

十七年后的今天,当年提及的“暂住证难办”“砖头党猖獗”“交通拥挤河沟臭”……是否有所改善?相信每个读者都和我一样,心里都有杆明晃晃的秤。至少我的亲身经历让我有所触动。

作为一介凡人,我不可能看到城市的每个角落,不可能详尽地了解、分析城市运行的每个方面,然后才做出“要不要搬到这里”的决定。触动我内心的,总会也只能是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小细节。有没有改变,有没有变得足够快?如果有,甚至超出我们的预期,那也许就会在不经意间触动我们。这些触动累加起来,就是我们的希望所在。

深圳这座城市,是可以给人以希望的。

400 年前,一群英国人怀揣着希望,乘坐“五月花”号前去开拓陌生的新大陆。40 年前,来自各地的年轻人齐聚南海之滨,开始建设这个刚刚正式成立的特区。他们是怀揣着希望的: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追逐遥不可及的梦想。

今天我们选择这座城市,不也是怀揣着同样的希望吗?借用太太的一句话来说:“选择一座城市安家,就是选择和它一起成长。”[/b

]我们相信自己和深圳一样,都能在明天变得更好。
t0111cd43c4a96c94a5.webp.jpg
t0197590f6bad5751a0.webp.jpg
t010925880fb65bb2c0.webp.jpg
t01962a75d6c88dbcd4.webp.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