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64|回复: 0

[维权中心] “职业”医闹成折射出维权困境

发表于 2010-9-14 09:18:0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目前,在医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往往和出现医疗纠纷的患者家属互相利用,或是在医院门前聚众静坐,或是拉起条幅,甚至将死者或伤者抬到门诊大厅,通过这些方式,向医院索取高额赔偿,他们再从中分红。这个特殊的人群目前已呈现职业化发展趋势--这就是“职业医闹”群体。(9月13日《黑龙江晨报》)
  提起医闹这个群体,很多医院都是恨之入骨。他们认为医闹通过扰乱医院秩序等手段来逼迫医院做出让步,最终获取利益,影响很恶劣。尤其是职业医闹的手段大都采取停尸、静坐、哭闹、打骂医务人员等手段来制造氛围,威胁医院安全不说,很容易对社会秩序产生一些负面引导和影响。从这个角度说,职业医闹“闹”得确实有些过分。据说成都等地已经在打击医闹上作出了相关规定。
  但是,对待医闹又不能一棒子打死,正如一位病人家属所说,“如果医院愿意合理解决医疗纠纷,谁愿意去闹啊!”这种无奈的呼声折射的是一种维权困境。当医疗纠纷出现时,很多时候,病人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医院方面牛气冲天的态度,让很多本来很好处理的医疗纠纷因为双方地位的不平等而上升为医患矛盾。
  当然,有人要说了,你可以去告啊,走正规的法律途径嘛,可这种正规渠道往往需要时间来取证、调查,医院方面耗得起,但病人家属能熬得起吗?反倒是聘请职业医闹,尽管收取一定费用,但他们有组织的“闹”恰好可以克制医院方面在处理医疗纠纷上的强势,改变了病人在维权中的弱势地位,更关键的是还能促成医疗纠纷的快速解决,如此“打蛇七寸”的手段能不受病人家属的推崇吗?而这种现实下,“告不如闹”成了医疗纠纷的热门之路也就不足为奇了。
  就像前段时间在北京南站上访人群中出现的内参编辑部,其实,只要有心之人都会觉察到这是一个骗局。但依然有很多上访者“上钩”,并不是这些人愿意做“冤大头”,而是当维权处于一种胶着困境时,任何可能带来希望的途径都会成为一种选择。这不是某些人的智商有问题,而是我国在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上存在诸多不足逼迫维权者产生的一些维权幻想。虚假的内参编辑部如此,职业医闹也不例外。
  “闹大了才能维权”,这几乎是很多人的一种心理预期,就像张海超的开胸验肺一样,如果他继续走正规的法律途径而没有激动地“开胸”,或许到现在他依然奔波于各种医院以及认定机构中。这是一种维权现实,在这种“闹果”良好的现实面前,谁都无法拒绝“闹”所能带来的效果。从这个角度说,医闹成为一种职业,医院以及卫生部门当务之急不是扛着维护社会稳定的大旗打击这个群体,而是应该以对患者负责的态度去反思如何扭转他们在职业医闹这个群体形成中所扮演的助推角色。华商晨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