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6|回复: 0

出版社掌门人推荐:《老子注译及评介》

发表于 2020-5-12 09:50:4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推荐人:荷兰博睿学术出版社总裁 彼得·科伯格

  英文中“翻译”这一动词,源于拉丁文transferre,有带入(新领域)之意。作为我社“现代中国哲学”书系的第19册,中华书局和博睿出版社合作的最新成果——于2020年1月出版问世的陈鼓应教授之大作《老子注译及评介》英译本,即是这样一座通往理解老子的精美而稳固的桥梁。

  西方的汉学家都精通中文,为何还要购买并阅读中文学术出版物的英译本呢?其一是学者的时间有限。常有人说,西方的汉学家读中文跟读英文一样快,其实不尽然。如有可靠的英译本,学者才算是一脚踏进了中文学界。以陈教授此书为例,它涵盖了千百年来中国学术的评介传统,并以此滋养当今中国研究《老子》的重要学者之洞见。仅此一项贡献,就使得译文相当有价值。其次,两位译者Paul D’Ambrosio和欧阳霄曾受教于作者,对作者的研究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能够逐字逐句地正确翻译陈鼓应对《老子》这一哲学经典文本的释义、反思和观察。如此流畅的译文不但对专业学者有益,也对大学生有益,甚至那些对中国语言和文化越来越熟悉的英文国家的高中生,也能从中受益。

  尽管东西方学术研究传统不一样,但对西方经典研究有所涉猎的西方读者,还是能找到此书与柏拉图、赫拉克利特等哲学家的著作间的相通之处,后者也经常被拿来与老子作比较。杰出学者对先贤著作进行终身不懈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之上融会贯通,最终找到自己的学术声音,这才是真正的人文学术研究。

  正如博睿的同行评审报告所说,“此书并非为英文读者而写,因此其语言和方法在西方读者看来会有些不寻常。其英译本不但能让非中文世界的学者了解陈教授的重要著作,而且也代表了将中国学者的研究纳入(海外)中国哲学研究英文成果的重要一步。”如是,《老子注译及评介》将一种哲学、一位学者、两位译者及两个出版社带入新的境界。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