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这些年,市科技局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去年,我们联手成功举办了第八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辽宁赛区)沈阳地方赛,最终13家企业获得代表辽宁省参加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的资格,3家企业获全国行业总决赛优秀企业奖。”5月9日,沈阳梧桐纳斯科技众创空间董事吴琳对记者说。去年,沈阳共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交流培训、对接路演等各类活动1900余场,参加人员达到8万人次,有效吸引了创新要素加速向沈集聚,城市创新创业活力明显增强。
沈阳市科技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打造以创新为引领的“双创”升级版,推动沈阳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据统计,2019年至今,全市新增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13家,位列辽宁省第一;新增国家备案众创空间2家。
精准服务搭建新型“双创”平台
新型研发机构承载着开展科技研发、推动成果转化、孵化培育企业的重要任务,是提升城市产业公共技术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的重要平台。
目前,全市已组建以企业为主体,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管理机制现代化的新型研发机构21家,涵盖人工智能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航空装备制造、生物制药与数字医疗等重点产业领域。
市科技局创新创业服务处处长李辉介绍,市科技局正在加紧组建沈阳市创新创业孵化联盟。“联盟建成后,一方面,将面向管理人员和创业导师开展专项培训,提升“双创”载体孵化能力;另一方面,将推动构建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孵化链条,为在孵企业提供一体化孵化服务,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李辉介绍说。
深入挖潜探索“双创+”建设模式
市科技局深入各区县(市)指导“双创”载体建设工作,积极挖掘创新创业潜力,探索“双创”与楼宇、闲置厂房、高校院所、骨干企业紧密结合的载体建设模式。重点打造了以东北大学为代表的“双创+高校院所”孵化模式,强化了以航天新光、三一重装为代表的“双创+骨干企业”双创模式,推进了以皇姑区为代表的“双创+楼宇经济”建设模式,引进了中信泰富、万科等企业合作建设运营阿里云创新中心、中信泰富创新创业大街等“双创”载体,提升传统商业楼宇经济效益。
在“双创+”建设模式中,市科技局重点打造了以沈阳国际软件园为代表的“双创+园区”模式,逐步完善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创新创业孵化链条,形成了双创载体集聚效应。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徐佳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