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解放初,职工怀着强烈翻身感,载歌载舞感激党的恩情,因而职工业余文化娱乐活动十分活跃,尤以秧歌队和腰鼓队最为普及。歌咏,以职工夜校为阵地,开展练唱活动,并时有歌咏比赛。1949年7月,南桥镇工会率先建立了“三队一团”,即秧歌队、腰鼓队、清乐队及职工业余剧团。继后,奉城、青村、庄行等几个较大的集镇均建起文娱活动场所。至1953年,全县共有小型俱乐部4个,图书馆10个,腰鼓队13支,队员189人,工人业余剧团3个,演员80多人,还有清乐队和龙灯队等,配合当时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和宣传婚姻法等中心运动进行宣传,起了重要作用。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限于观摩“样板戏”和宣传“文化大革命”文艺节目,职工文娱生活枯竭。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职工群众的业余娱乐活动又开始蓬勃兴起。奉贤县工人俱乐部先后成立了业余越剧团、话剧团、工人艺术团等,各乡镇相继创办文艺工厂,亦工亦艺,以工养艺,自编自导,经常下农村、进工厂、上街头巡回演出,深受广大职工群众喜爱。至1984年底,全县18个乡镇建立文艺工厂,共有文艺工作者552人,其中业余演员287人。

职工文娱活动
1986年,座落在南桥镇南桥路上的新奉贤县工人俱乐部正式对外开放后,县工人俱乐部充分发挥“工人的学校和乐园”作用,积极为基层工会培训职工业余文艺积极分子,指导基层工会开展业余文艺活动。1987年底,全县有业余文艺创作组8个,成员142人。县工人俱乐部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职工文艺活动,先后举办全县职工文艺节目汇演、革命歌曲演唱会、振兴上海第二届职工文艺博览会、职工戏曲小品汇演等。奉贤县工人俱乐部职工艺术团利用晚上等业余时间编排文艺节目,送戏下乡。1987年,职工艺术团下乡为基层演出20余场,各基层工会也积极组织职工业余文艺爱好者,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艺活动。县工业局、县供销合作总社和教育局等单位相继成立工人合唱队,职工文艺演出队、教工艺术团等,他们一方面自编自排各类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送戏进工厂、学校,一方面挑选优秀创作节目参加上海市组织的文艺演出。1988年奉贤县木材公司职工徐仁龙创作自演的独舞《纤》荣获上海市职工文艺汇演舞蹈一等奖。1990年,县工业局演出队演出的《采莲》舞蹈荣获上海工人郊县文艺汇演一等奖。

1991年奉贤工人俱乐部天乐剧场
1991年,奉贤县工人俱乐部新建的天乐剧场落成后,县总工会和工人俱乐部充分利用天乐剧场这个阵地,先后举办多次、全县性大型职工文艺活动,如1991年7月举办奉贤县职工卡拉OK革命歌曲大赛,1992年3月举办“农行杯”职工戏曲大奖赛,1993年4月组织举办职工班组演唱赛,1994年4月举办职工戏曲小品汇演。1995年4月举办“庆‘五一’职工文艺专场演出”,1997年组织“百名职工合唱团”,参加声势浩大的上海迎香港回归祖国浦江两岸万人大合唱活动。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职工的业余文娱生活逐渐步人时代旋律,舞厅、卡拉OK等场所成为部分职工、尤其是青年职工的休闲去处。县工人俱乐部先后开办了红宝石舞厅、银舞歌舞厅等,许多有条件的基层企业工会创办了简易的舞厅、卡拉0K厅供职工业余时间活动。同时,利用节假日举办职工交谊舞联欢活动、卡拉OK比赛,丰富职工业余文娱生活。1991年2月,由市工人文化宫举办、奉贤县工人俱乐部协办的市郊7县职工交谊舞大赛在奉贤举行,奉贤县工人俱乐部交谊舞代表队荣获比赛一等奖。
1997年,奉贤县第一个基层企业职工艺术团——金叶艺术团在奉贤县供销社烟草糖酒有限公司成立,金叶艺术团下设戏曲队、舞蹈队、合唱队、时装队、仪仗队、锣鼓队,来自一线的业余文娱爱好者128人参加。艺术团还专门聘请著名电影艺术家秦怡为艺术顾问,著名沪剧演员马莉莉为艺术指导。金叶艺术团成立以来,以“金的品质,叶的奉献”企业精神为指导,以“树一流形象、创品牌企业”为宗旨,致力于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和社区文化建设,精心创作和排练了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经常参加市、县各类大型活动,并多次在市、县比赛中获奖,金叶艺术团也被评为上海市群众文化先进单位。随着金叶艺术团的诞生和发展,南桥镇又成立以退休职工为主的枫叶艺术团。各基层工会也积极组织职工业余文艺积极分子自编自演节目,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如县卫生局工会自1978年以来,每3年举办一届“医工杯”职工文艺汇演,至2001年已连续举办了8届。县教育局每两年举行一次教工艺术节,为广大文艺爱好者提供展示艺术的舞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