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新广东网9月13日电  题:拒做麻木“橡皮人” 职场人士各显神通
“刚出来的时候对很多东西都很有期待,工作也比较有积极性。但现实始终与想象不符,好在现在都习惯了,只是变得对什么都不咸不淡的,无所谓。”在广州白云区环保局工作的李桃女士告诉笔者,她自觉已经“被生活的琐碎磨得毫无斗志”了。
在硝烟四起的职场中,像李小姐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他们对工作失去激情,计划总是停留在计划层面,每天就是机械地上班下班,不愿主动与同事沟通、寻求工作的乐趣,甚至对于加薪升职等等关乎切身利益的事情也毫不在乎,不愿主动争取。时下有一个专门形容这类人的词语盛行于网络,那就是“橡皮人”。
橡皮人,即“整个人犹如橡皮做成的,是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意见、对批评表扬无所谓、没有耻辱和荣誉感的人。” 他们没有神经,也不会有痛感,没有效率,更不会有反应。
“有时候干着干着就会怀疑起自己的生活来,开会的时候经常心神恍惚,除了注意听与自己有关的部分,其他会议内容双耳总是会自动过滤。”在深圳宝安区一家塑胶公司上班的杨丽霞女士也对笔者表示,“我出来工作已经五年了,说的好听点是在打拼,说的现实点是在‘混日子’。”
李宁运动鞋店东莞区某分店店长杨女士也很烦恼,“每天都是两点一线,社交圈子非常窄,除了同事,就是老公和孩子。有时会觉得工作十分无趣,生活平淡,身体不累心却累,难以提起精神。”
实际上,“橡皮人”原型始于王朔发表于1986年的同名小说《橡皮人》,二十四年后,作为一种社会人格,“橡皮人”大军卷土重来,来势凶猛地抢占职场各个角落。据悉,《中国翰德就业报告》指出,57%的被调查公司表示职业枯竭情况加重;《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则显示,70%的被调查者出现工作倦怠。
但身经百战的职场人士也各有各的高招,正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往每到周末,李桃总是呆在自己的宿舍,现在“我总是主动找朋友出去聚会,大家在娱乐中交流心得体会,既能增长见识,又能增进友谊,一举两得。”杨丽霞则选择了爬山的方式来给自己减压,“其实做人何必那么累,简简单单就好,现在我每个星期有空就会约上朋友去爬山,亲近自然。”而杨店长则表示已经在业余时间修读会计学,准备转行,“出现了职业倦怠是很正常的事情,努力依据自身情况去调整,我想结果会比‘无所谓地继续工作’好得多。” 
爱尔兰作家巴克莱在《花香满径》中曾说,“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笔者认为,只要职场人士能够永葆希望,努力做事,以平常心待己爱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橡皮人”大军定会溃不成军、落荒而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