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57|回复: 0

【生活浪花】芦苇

发表于 2020-5-12 14:39:3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芦  苇



芦苇杆,我们叫芦柴棒或者大柴棒。小时候,我们床上铺的是柴席——将芦柴棒压扁切片编织而成的。夏天,睡在柴席上,很凉爽,但是身上也会留下一些“几何图形”印记。那时,我们睡的虽然是木床,但只是一个床的框架加上两三根横木,也没有床板。柴席下面铺的,起支撑作用的,都是“瘦弱”的芦柴棒。睡在上面,不动则罢,一翻身就会发出清脆的声响。但是并不会有芦苇被压断,最多会有几根被压扁。
芦柴棒,还是建筑材料。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盖瓦房时都要请人扎“柴把子”——用大柴杆捆扎成圆柱形状,切割成固定长度后,一行一行搭在房梁上,然后才能“上瓦”。
如果把芦柴棒的外壳削掉,会看到里面有一层白色的膜,我们叫大柴膜。大柴膜可是天然的笛膜,能让笛子吹奏出动听的乐曲。
芦柴棒还可以做成重要的祭祀用品——哭丧棒,哭丧棒大约一米来长,用白纸捆扎芦柴棒而成。为长辈发丧时,“孝子”须手持哭丧棒迎接亲友吊唁。
著名作家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中,也有“芦柴棒”——一名女工饱受摧残,身体瘦弱,人们忘记了她的名字,就叫她“芦柴棒”。夏衍用“芦柴棒”这一深刻形象的比喻,揭露了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川原秋色静,芦苇晚风鸣。”芦苇给我们的生活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它默默滋养着大地,为人们倾尽所有,从根到茎到叶到花——奉献了自己的全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人的高贵全在于思想。而芦苇显然没有思想,但它却触动了人的思想。
芦苇,看似脆弱,其实坚韧;看似粗陋,其实隽永;看似渺小,其实博大……
芦苇,你无疑也是高贵的。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作者:王勇 
发表于5月20日《淮安新周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