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02|回复: 0

处处荡漾着清新激越的生活浪花 工人“作家群”:佳境出佳作

发表于 2020-5-12 14:44:5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报讯 (记者 顾咪咪)掌声又一次送给市宫的工人作家。近日,正在沪东工人文化宫上演的话剧《民工兄弟》再次受到观众的欢迎。
  “合适良好的创作生存环境、注重在时代进步的实践中汲取灵感、反映普通民众的心声,这是文艺作品成功的三要素。”《民工兄弟》编剧、工人剧作家贾鸿源说起多年来的创作体会深有感触。可以说,这也是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作家群”长盛不衰、佳作迭出,获
得“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大奖的奥妙所在。

  孕育成功之花的土壤
  每当说起这批“作家群”,市宫领导就深情地说:“他们是市宫的宝贝,要善待。”多年来,市宫历任领导都遵照艺术创作规律,不遗余力为“作家群”提供创作条件,帮助他们把作品搬上舞台。哪怕有些戏的票房回报远远不足以抵冲投入,还是拨出创作、排练经费。在政治上,三位老作家中两人是市劳模;生活上,享受特殊贡献人员的部分待遇。最近贺国甫在金山区廊下镇蹲点,准备写一部反映城镇新工人的轻喜剧,领导就陪他一起采访。这个群体也形成了相互切磋、共同探讨的良好氛围。上世纪80年代的《血总是热的》、上世纪90年代的《大桥》以及最近的《谁主沉浮》,都是这样产生的。“在这个集体中生活宽松、开心。”这是作家们的真心话。
  作家们每人每年的“指标”是交一部作品,一旦录用,就按社会标准付与稿酬。市宫还鼓励作家们积极为外单位投稿。贾鸿源的作品中就有不少是为其他单位撰写的,如《股疯》、《股啊股》,还有不久前央视播放的《诺尔曼·白求恩》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