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25|回复: 1

在京农民工城市融入存在4种贫困心理表现

发表于 2020-5-17 06:16:1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工网讯(记者杨召奎)4月20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健康城市建设促进会等共同举办的健康城市蓝皮书《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15)》发布会在京举行。报告指出,在京农民工城市融入过程中主要表现出底层心态、过客心态、边缘心态和保守心态这四种贫困心理表现。

  据介绍,城市融入是指农民工通过经济适应、社会适应、心理适应等阶段,彻底融入当地城市社会生活,成为城市新市民的过程。同时也是健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如果将农民工按代际分类,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已经回乡的第一代农民工,仍在城乡间漂移的第二代农民工和已经回不去的第三代农民工(又称新时代农民工)。”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李远行教授说,贫困心理是指贫困状态下形成的特定的行为模式,例如消极、自卑、保守、封闭等等,底层心态、过客心态、边缘心态和保守心态这四种心态归根结底是贫困心理的表现。

  这四种贫困心理表现具体为:

  底层心态:由于城乡两策,制度与政策设置导致农民工在工作种类和工作机会上与当地居民产生巨大差异。他们从事的工作种类往往都是城市居民不愿意从事的工作,如环卫、建筑、餐饮服务等,工作强度大,收入不高,形成阻碍其融入城市的底层心态。

  过客心态:无论是来京工作时间不长的新生代农民工还是已在京工作10年以上的资深农民工,都会因为农民工身份难以被社区接纳。在社区事务和社区管理上,农民工无合法身份介入。上述因素导致农民工只是将城市作为打工挣钱的地方,从而形成过客心态。

  边缘心态:由于与城市居民间缺少沟通,农民工群体往往将交往圈封闭在农民工群体内部,形成了区别于城市主流文化的亚文化,他们强调血缘和地缘关系,信任熟人,对陌生人戒备意识强。农民工虽然工作、生活在城市,但无力也不愿融入城市文化,难以产生城市身份认同。

  保守心态: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分”而不“联”),不仅导致农村小农经济形态的复归,而且固化了农民工的小农意识,形成小富即安、听天由命的保守心态。例如,只要有工作可做,就不愿意参加政府和其他社会部门提供的技术培训,有了一定积蓄,就要用于修建农村的房子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17 06:16:20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