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5-18 08:39:37
|
查看全部
小试牛刀 技改之路露锋芒
他人生中的第一次重要项目,是负责六公司装船机控制系统升级改造项目的系统设计、安装、调试工作。对于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的他来说,第一次面对如此昂贵的设备、面对上千个点的编程任务、面对十几种需要学习的编程软件,并且新旧系统安装切换时间只有8个小时,他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他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变压力为动力,在进行了大量调研之后,创新性的采用了新旧系统并联调试法,既避免了程序调试对生产的影响,又保证了程序的可靠性。由于早期做了大量的工作,1#、2#装船机顺利的完成了安装调试工作,均一次试机成功。当3#装船机开始安装的时候,正好赶上参与中控通信部分的西门子调试人员也完结项目而去,3#装船机的通信调试成为了令人头痛的问题,因为该项调试一旦失败,就会使得六公司所有的流程陷入瘫痪,给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失。是自己做还是请西门子工程师?他面临着艰难的选择。他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用最短的时间,看过了几百页英文使用手册,其中不乏不对外人解密的专业术语,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最终独立完成了通信部分的程序编写和调试,一次试机成功。那一天他站在装船机的顶端欢呼,享受着成功的喜悦,那一天他找到了自己热爱的行业,确定了自己人生的目标,也正是那一天他体验了创新铸就成功的伟大力量,激发了对创新发明的巨大热情,走上了科技创新之路。
勤于实践 促创新细致入微
作为一线技术人员,他面临的更多的是实实在在的细节问题,问题不大,却非常棘手,是名副其实的老大难问题。对这些问题,大家已经习惯成自然,觉得这是不可能解决的问题,他却抱着“办法总比问题多”的态度,深入分析,创新思维,解决了一项项老大难问题。
翻车机司机反映操作台的指示灯在不应该亮时也有亮光,尤其是在晚上显得特别亮,几乎和有指示一样亮,严重影响了司机操作。他却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深知指示灯对于操作的重要性。在翻阅了相关资料后,自己从电子配件公司买来了相关器件,用RC电路装上一试,灯光能够正常显示了,翻车司机高兴的说:“你这个小小电路块,解决了大问题啊”。
翻车机压车梁的故障可谓是最多出现的故障,为了解决该故障,他查阅了磁性限位的工作原理、请教了电工师傅,经常拿着磁铁、限位做实验,在凛冽的寒风中观察压车梁动作,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查明了压车梁限位故障的所有因素,磁性限位的使用与限位和磁铁表面是否沾染杂质、压车梁在轴套内是否存在摆动、限位和磁铁架是否能被磁化、限位与磁铁间的距离、限位检测面与磁铁相对面的极性等因素有关。在制定了应急预案和保养措施之后,极大地降低了故障率,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止步,因为他觉得这个故障率还是有点高,他查阅了电气、机械图纸,清点了库存,到现场进行了实际的测量,研究了改造时能遇到的困难,最终制定了一个能利用原有库存材料,又能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快速改造的最优方案。很快第一批改造完成了,当他查阅记录发现改造过的限位,在几个月来故障率保持为零的记录,他满意的笑了。
2008年初,我国南方普降大雪,电煤告急,六公司公司承担起了抢运电煤的任务,而此时1#翻车机运行仅三个多月,2#翻车机刚刚调试完毕进入试运行阶段,“小事琐事看胸襟 ,大事难事看担当”,在这样紧急险重的任务面前,刚刚进入公司一年半的他,放弃了春节和家人团聚的机会,不分昼夜,吃住在现场,主动承担起了保证翻车机运行的重任。当时翻车机振动给料器,下煤慢,经常过流,不时跳闸,并且这些故障轮番的轰炸,虽然没有停产,但是严重影响了效率。通过调整电机转向解决了下煤慢的问题之后,过流,跳闸的成为重点问题。在排除了机械卡劲、接线端子紧固、变频参数调整之后,问题依旧。他呆在阴冷,潮湿,又让人感觉气闷的底层,独自回想着检查过程,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吃饭,通过对每一个细节的分析,问题是否出在能是电机接线柱相连的密封胶泥上,由于某种原因使其表面导电,有了这思路他茅塞顿开,立刻利用停机时间进行了处理,果然和分析的一样,问题解决了。但是他的思路并未因此而停步,结合后来出现的一次变频器主回路铜排表面闪络放电导致故障,他总结出一条经验,在港口这类潮湿的环境下,在导体、绝缘端子和接地体之间会形成某种特殊的导电层,这类导电层只有在通电时才会导通,平时使用万用表、摇表检测根本无法检测出导通性,但是这类导电层有一共同特点,就是一旦破坏其结构就会不具备导电性。原先经常出现的一些跳闸故障,在几次拆接线查找故障的过程中却莫名其妙的回复正常的原因就迎刃而解了。他根据这一特点,制定了更加详细的端子紧固保养计划,此类故障基本杜绝了,有效的保证了生产可靠运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