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人民论坛网 作者: 李文飙
解放思想当须自省自新自强
姜堰解放思想围绕三个共识展开。首先,思想大解放,解放的是什么?就是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实践,这个过程重在自省。其次,实践中抓什么?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紧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提升发展质量,这个过程重在自新。第三,当前最需要什么?就是着眼于人的因素,汇聚上下同心、知行合一的强大合力,这个过程重在自强。
自省是前提。姜堰地处江苏中部,甘居中游心态较多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一直是最大区情,速度和质量双重焦虑并存,群众获得感还不够强。为此,一要对标新思想新理念,清除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从新思想新理念中寻求答案。二要对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找准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症结,当好时代“答卷人”。三要对标先进地区,激发争先动力,提升发展质量。
自新是追求。紧扣经济建设这一中心,高质量推进产业强区,让开放程度更高。抓牢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克服观望倾向、善用系统思维,努力探索出符合实际、符合规律的经验做法,让创新步伐更快。厚植生态文明底色,守正留白,不欠新账,当下问题解决在当下,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样本,让环境特质更明。聚焦百姓口碑,开展群众工作既身入更心入,让群众感受度更深。
自强是根本。坚持理论强基,持续掀起头脑风暴,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改造思想,以“知的厚积”支撑“行的坚定”。坚持作风提升,着力破除思维惯性之弊,安于守成之弊,本位主义之弊,激发昂扬正气、干事激情。坚持导向鲜明,落实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抓住关键少数、喊出“向我看齐”,推动干事创业蔚然成风。
奋力担当是干事创业新常态
唯担当者,方是时代脊梁。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担当的问题,指出“改革创新、敢于担当是党员干部应有的精神状态。”
奋力担当,体现的是境界追求。对有些党员干部而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情怀也曾激荡,但或许又归于静寂,最典型的是,表态响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谈到担当,每个党员干部都应当反思,面对任务时,是否习惯性摇手,推推挡挡,潜意识里把自己混同于一般;面对待遇时,是否习惯性伸手,片面地与别人比,下意识地强调自己。人总是有格调的,党员干部更要有追求,这个追求可以多方面,但决不应唯名利。“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干部无论大小,总会被人画像、乐道。任何时候,哪怕走出再远,都要回头看看,不要丢掉最初的那股果敢劲儿,要努力在岗位上有所建树,为百姓留下福祉,为自己创造一段峥嵘岁月。
奋力担当,需要的是与时俱进。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质,体现新时代的担当,既要有所继承,又要跳出惯性思维、走出路径依赖。例如,在抓什么的问题上,要迎难而上,而不是拈轻怕重,特别是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城乡建设等,越是难,越是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在怎么抓的问题上,要有工匠精神,而不是泼毫写意,单纯以会议贯彻会议并非正道,要经常性深入基层一线,直面、解决具体问题;在谁来抓的问题上,要群策群力,而不是“一个人战斗”,现在各层各级都强调责任到人,但是“履责”不是“推责”,他人的“责任状”不是自己的“免责单”,肩膀硬,是对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所有同志的要求,要压实责任体系,让道义担在每个人的“铁肩”上。
奋力担当,追求的是守正出新。不可否认,担当有风险,但强调担当,并非鼓励犯错,以安全生产监管为例,履行好责任,是对事业的担当,冒的是得罪少数人的风险,反之,一味拍胸脯、说大话,貌似担当,实则犯罪。中央提出“三个区分开来”,旗帜鲜明激励担当。任何时候讲担当,“守正”是前提,就是要不逾规、不突破政策、法律底线,善于把握趋向、规避风险;“出新”是追求,不为条框所缚、不为陋习所绊,以思路创新引领工作创新。我们强调守正出新,最要防范的是异化的中庸之道,当前,“哪怕不出事、只想少惹事”的心态或多或少存在,固然有许多工作不能一个人能担得了,但绝不能在哪一层失守、最终层层失守,各级干部不能满足于当“二传手”,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果敢刚毅,该拍板时拍板、该决断时决断。
中不中,看行动。喊出“跟我上”的,必然是干部,推诿扯皮的,决不应是干部。今后,我们将试着把更多的年轻干部推向基层一线、关键岗位,在实践中历练担当、检验担当、引领担当,让奋力担当成为干事创业新常态。
政治品格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
党员干部强不强,首先看政治品格。党的十九大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根本要求。
政治品格看似虚,实则实。如果把政治品格比作党员干部的“基因”,自入党宣誓那一刻起,这个“基因”就已经融入到血液中。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是因为政治品格坚如磐石。反之迷失方向、走向堕落,其根源必然是“基因渐变”或“基因突变”。“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党员干部可失去的东西很多,万不可失去政治品格。
政治品格内涵丰富,其核心应是忠诚。我们所追求的忠诚,源于对党和人民的赤诚、对事业的孜孜以求,是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与古代的忠君思想迥然有别。党员干部是推动发展的先锋力量、时代脊梁。置身改革发展的新时代,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党员姓党,用行动书写政治品格的新内涵。
要忠于党、忠于核心。要真正落实好“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对这句话,只有这样,理想信念才会坚定,精神上才不会缺钙,不会得软骨病,对那些与党的政策、主张不一致的言论才不至于置若罔闻,才不会编织私人关系,搞小圈子、小团伙,将党组织变成自由散漫、争权夺利的名利场。
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服务”宗旨在新时代的诠释。“把姜堰发展好、让姜堰人民满意”并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大走访大落实活动中,一大批问题有效解决,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要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从机制、制度层面推动密切联系群众常态化,实现对组织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的高度统一,只有这样,我们的一切工作才能赢得最广泛的支持,才能对得起这一方水土。
要令行禁止、政令畅通。蓝图再美好,关键看落实。现在,顺风顺水、水到渠成的工作很少,涉深水、破坚冰、啃硬骨头的工作越来越多,在这种抓工作的常态面前,广大党员干部都要从事业发展的高度,倾心谋事、尽心干事,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借口,确保各项决策部署一声到底、执行有力,让“政治品格”在工作落实中熠熠生辉。
品格倘若不行,能力无足轻重。我们党在选人用人的标准上,历来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个“德”,首当其冲就是政治品格。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全力争先赶超”的关键时期,需要一大批优秀干部顶上来、冲在前。广大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都要永葆政治品格、守住立身之本,才能行稳致远、方得始终。
运用系统化思维推动工作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领导干部要有系统思维”。广大干部光有造福一方的情怀、争先赶超的热情还不够,必须掌握科学方法,特别是当前改革发展向纵深推进,越往后越难权衡,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味沿用惯性思维、仅考虑一时一地之得失不可取,需要系统谋划推进。
运用系统化思维,就是要站得高。系统化思维强调的是全局性站位,胸怀大局、服务大局。尤其当小局利益与大局发展有碰撞的时候,更要自觉把小局放在大局中,克服个人利益、部门利益至上,破除偏于一隅、以邻为壑的弊端。例如,“放管服”改革,改的是部门权力,是刀刃向内的革命,越往后越是伤筋动骨,考验的是大局观。当然,考量站位的地方很多,每每遇到关键问题、利益权衡,都要顾大体、识时务,体现大格局。
运用系统化思维,就是要看得远。做事要有长远眼光,但现实中“近视眼”的表现却不少见,当然有些并非有意为之,而是局限于理念、眼界、认知水平。影响干部眼界的还有政绩观问题,想在任上留下大手笔,或多或少有“显绩冲动”,这是人之常情,但又容易不自觉地滋生急功近利思想。我们强调“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其要义就是要把当前与长远结合起来,审慎谋划,对认准的事加紧干,对一时没弄清楚的潜心研究,暂且留白,善于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一定程度上讲,“不让后人走弯路”也是政绩。
运用系统化思维,就是要抓得准。抓工作,既要统筹兼顾,也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是抓工作的重要方法,“以点”的目的是“带面”,决不能停留在盆景、经验上,更不能“让现场成秀场”“兵马才动、经验已出”,连接虎头的,可以是豹尾而决不能是蛇尾,凡是已有的好经验、推出的新试点,都要着眼于可复制、快推广。
众人拾柴火焰高。把各方面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也是领导干部践行系统化思维的重要方面。我们强调团结协作,就是要既各司其职,又分工不分家,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形成凝心聚力谋发展的生动局面。
(作者李文飙系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