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70|回复: 1

企业绩效管理的三大误区

发表于 2020-5-18 18:35:0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绩效管理是企业激励体系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家沟通时经常所提到的话题,但是在泽亚咨询所服务的客户中,发现许多客户在绩效管理的理解上存在一些误区,以下我列举三个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向绩效考核要结果
在我做管理咨询服务的客户里面,我也听到不少老板说:我不管过程怎样,你告诉我结果,具体怎么做,你们自己商量。说这句话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是你的经营团队已经成熟,公司的数据、规章制度等都已经建立完善,团队的能力已经也达到一定层次,老板才能也才可以说这样的话。绩效更应该关注的是绩效达成的整个过程,并且下属已经知道这个过程能确保达成结果。
误区二:管住业绩差的员工
在建立绩效之后,势必会出现收入的差异,而这些差异要有利于我们管理才行,特别是有些企业的老板建立绩效就是想让业绩差的人有压力,好降低他们的收入。其实这种思维是非常错误的思维,如果他业绩差你更应该的是辅导他,让知道把业绩做好的方法,教完方法之后给一定的期限让他证明自己,而不是通过降低收入来达到施压的目的。反过来说,我们做绩效的更大的目的是要让本身业绩好的人更好,建立这种相对公平的分配机制,让做的好的人成为公司员工里面的标杆,进而影响更多的人。
误区三:过分依赖物质驱动
很多企业觉得员工不好管,认为是自己的绩效设计没弄好,应该将绩效工资的比重再放大一点,从原来30%调成40%,甚至是50%,其实这叫过度的依赖绩效考核的作用了,物质驱动固然重要,也是不可取代的,但是这不是唯一的激励方式,也不是公司有绩效、绩效比例放大了,员工就会按你绩效的要求去做,应该关注更多层面的需求。
绩效管理就跟企业发展一个道理,它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具体的绩效设置一定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与阶段性的战略目标,并不断的调整和优化。各种各样的绩效理论、方法、工具在一定时期内会有作用,换一个阶段之后就不一定有用了,要建立动态的绩效管理机制,不断的优化、改进绩效才能发挥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作用。
文/泽亚咨询资深顾问:林春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18 18:35:06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