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65|回复: 1

当好新时代产业工人尖兵 筑牢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石

发表于 2020-5-18 19:14:1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中工网      
        7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70年时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在奇迹的背后,离不开产业工人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煤矿工人便是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他们用鲜血与汗水,牢牢保障了我国的能源安全。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消费量长期占总量的70%以上,新中国成立初期更是高达90%以上,为我国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2018年,全国原煤产量完成36.8亿吨,煤炭消费量仍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9.0%。由此可见,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煤炭仍将长期是我国的主体能源。

  现代化、绿色化、多元化,煤炭产业蓬勃发展的70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煤炭产业顺应时代潮流,锐意进取抓改革,凝心聚力谋发展,克服艰难险阻。从东北的茫茫雪原,到西域的戈壁荒滩,从塞北的无边草原,到南疆的茂密丛林,哪里有煤炭资源,哪里就有煤矿工人的身影,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极为重大的贡献。

  (一)服务国民经济发展,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我国煤炭产业作为能源支撑主体,产量从1949年的0.32亿吨,只占世界总产量的2%,到如今的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产量最高时占到了世界产量的48.28%,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经过70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开采方式由手工作业和半机械化为主转变为机械化、自动化为主,并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变;煤炭生产方式正在由粗放向集约高效现代化方向转变。全国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和掘进机械化程度分别达到了 78.5%和60.4%;相继建成了大秦、朔黄、蒙冀、瓦日、集通等主要煤炭铁路运输通道和秦皇岛、京唐港、曹妃甸、黄骅和南京、武汉等一批沿海、沿江煤炭中转港口,煤炭转运能力大幅提升,有力保障了全国能源供应。

  (二)推进行业绿色革命,生态文明建设建新功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在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同时,环境问题不可避免的随之而现。长期以来,煤炭粗放式利用、能效低、污染重,环境破坏相对严重。进入新时代后,煤炭产业及时转变观念、主动适应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形势,通过开展绿色革命,全面实现绿色生态开采、清洁低碳利用。截至2018年,全国原煤入选率、煤矸石综合利用率大幅提高;矿井水利用率、土地复垦率分别达到 72.8%、49.5%。保水开采、充填开采、煤与瓦斯共采、无煤柱开采等成为绿色矿山建设的重要支撑;燃煤发电基本实现了超低排放;煤炭深加工得到普遍推广,商品煤质量不断提高;高效煤粉型工业锅炉、低阶煤分级分质利用等示范成功,煤炭清洁高效集约化利用水平大幅提升。土地复垦、采煤沉陷区治理、棚户区改造稳步推进,矿区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三)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产业结构持续升级

  伴随着经济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步伐显著加快。全国煤矿数量大幅减少,大型现代化煤矿成为煤炭生产主体。全国煤矿数量由上世纪80年代的8万多处减少到目前的 5800 多处,全国平均单井规模由不足5万吨/年提高到 90 万吨/年以上。我国年产量超过2000万吨的企业由2家发展到 28 家,多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产业集中度显著提升。煤炭企业也由单一产业、单一经营转变为以煤为主、综合发展的多元化格局,部分大型煤炭企业非煤产业比重超过60%。当前煤炭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煤电、煤焦、煤化、煤钢一体化发展趋势明显;新技术、新模式推动了新能源、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矿区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等多元产业的协调发展;煤炭由单一的燃料向燃料与原料并重转变取得新进展。煤炭行业转型升级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18 19:14:24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