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06|回复: 0

李孔涛:一位普通工人不屈的诗魂

发表于 2020-5-19 06:10:4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李孔涛虽然年逾六旬了,可眼神还像鲁山那样深邃、坚毅,笑脸仍如淄水那般年轻、生动。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你会发现,这眼神、这笑脸还迭加着那么多山重水复和沉重的叹息。
  2019年10月中旬,李孔涛创作由49首长诗组成的《人民军队颂》,赢得众多诗人和学者赞誉,并引来无数艳羡与关切的目光:李孔涛何许人也?这浓烈的情愫、迸射的激情源自哪里?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李孔涛1954年生于淄博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他12岁那年双腿不幸烧伤,初中一毕业就四处找零工干,后来还在辛泰铁路建设工地当过挖山洞的钻枪手。他说,那时,什么累活重活危险的活他都抢着干,视保尔·柯察金为楷模,把一天天的危难险重当作炼铁成钢的过程,当作英雄主义的战场。“在山洞里建铁路,现场潮湿、空气浑浊,钻枪开钻时震耳欲聋,尘土弥漫。”他说,他能在那样的艰苦环境中挺下来并开始诗歌创作,全靠理想主义精神支撑着。“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去以心发现心。”简陋脏乱的工棚里,当何其芳的这些诗句被他这位临时工反复吟诵时,他甚至被一些工友当成“神经病”。后来,他终于累倒了,“浑身疼,特别是腰疼得弯成90度,落下了严重的风湿性腰疼后遗症。”即使身体那样了,他仍然坚持业余写作,特别是诗歌创作,有些作品开始见诸专业刊物了。
   李孔涛在1976年获得一次招工机会。“我原被招到一家数千人的国营单位,但被人顶替了,分到了一家纸箱厂。”他说,这事要放别人身上肯定窝火,可他却轻吟着“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撒,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愉快地走进了纸箱厂。一晃20多年间,不管是当工人还是干供销员,他只要一有空就钻进文学作品中吸取营养、勤奋创作。“为什么我总是充满激情?因为我始终热爱生活,把多舛的命运沤成了文学创作的养料。”他说,在厂里、在淄博他都是典型的文艺青年。他自学了高中全部课程,自学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学课程,还到黑龙江大学进修过两年。他获得过“淄博市劳动标兵”称号,编排出演过话剧《于无声处》,在全国各地专业报刊发表的诗歌作品就更多了。
“我的堤坝溃决了,诗情在洪荒的原野上恣意奔流。”李孔涛自2004年2月退休后,誓言要把攒了大半生想写而没时间写的诗歌素材都“喷”出来。在其发表于各家媒体的千余首诗歌中,长诗《焦裕禄在兰考》不仅入选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会集》,还获得了山东省文化厅的奖励;其468行的长诗《伟哉孔子》既被改编成大型诗史歌剧、吕剧和黄梅戏,还获得了省文化厅的奖励。
作为一个普通工人,李孔涛能入选《中国当代文艺名家名作年鉴》、荣获“中国新时代文艺名家”称号、摘取“全国首届百家诗会”一等奖、荣膺“当代杰出文艺工作者”,给人总是光鲜亮丽的一面,可有多少人了解他的生活状态?早年在建设铁路时落下的病根常使他腰疼难忍,写作时只好半站半蹲着。90多岁的两位高堂需要他照顾,妻子2012年又因脑出血开颅留下了癫痫后遗症,便溺失禁、不能言语,更需要他料理。“每夜都是12点后才睡,哪有整工夫写?脑子里灵光一现,就赶紧记在纸片上。”他不仅用这句看似轻松的话将其不屈的诗魂呈现出来,而且,他忽然这样问我:“听过‘永远不回头’这首歌么?词写得可好了:年轻的泪水不会白流,痛苦和骄傲这一生都要拥有,年轻的心灵还会颤抖,再大的风雨我和你也要向前冲,永远不回头......
闫盛霆 李兴正 史雯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