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015年,我在一家上市企业负责企业文化宣传,大部分涉及到企业内外的文化形象工作都需要我完成。
为董事长做过PPT、写过演讲稿,日均1篇企业媒体原创软文,编排过企业内刊,给行业媒体提供深度稿,以及企业日常的一些文化宣传工作,包括企业新闻、办公楼的LED宣传屏内容、会议通知、活动宣传、放假公告、公众号新闻稿、行业通稿、企业公关稿等等,各项任务都还完成的不错。
后来我决定离开时,领导对我说了一句话:别放下你的笔,别浪费了你的洞察力。我的领导出身新华社,也当过政府官员,还是一本院校特聘导师。
从中大型企业离职后,我去了一家研产化妆品的初创小企业当新媒体主管。
说句表脸的话,到了小企业我才发现,我的能力去完成工作是相当游刃有余。
毕竟过去我从事了3年新闻媒体工作,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同时在生活与工作中一直刻意打磨营销、文案等相关技能,而不是以混日子、混口饭吃的心态去应付。
社会发展变化很快,但无论是3年前还是现在,文案策划依旧满天飞。
为什么会这样?
一方面是文案策划给人的印象就是低门槛,似乎谁都能做好;
一方面因为文字是交流信息的工具,同时蕴含一定意义与审美价值,有渊源的历史沿革,因此无论哪个行业,无论哪个领域,无论去到哪里,只要有人的地方,就需要文字,需要文字的运用,即文案策划。
也就是说这个职业的需求将会一直存在。
一个普遍现象就是,一个小公司的文案把公司所有文字相关的工作都包了,比如营销软文、热点海报、热点软文、新闻稿、演讲稿、公关稿、PPT文案、企业文化、新媒体平台文案、推广方案、画册、活动方案、策划方案等,运气好可能还需要帮老板写朋友圈。
没错,这些我在小公司都做过。也帮老板写过朋友圈,公司所有人都要发的那种。
这些工作简单吗?
看似简单,但它需要你get老板、get公司、get产品、get人群,自己吃进去再拉出来包装,然后丢进人群里,看看能砸中几个人的小心心。
有的人get此失彼,有的人乱get,有的人吃进去拉不出来,有的人吃不下去,有的人吃撑了,有的人乱扔,有的人把老板砸晕了,该砸的人却没砸。
文案是最简单的工作,也是最不简单的工作。
上面提到的文案工作的日常,没有一项是简单的。
哪怕只有几个字,都考验着作者的知识面、思维结构、生活阅历、遣词造句驾驭能力,这是一种长年累月的积累才能爆发的能力。
但大多数人以肉眼可见的体力劳动的标准衡量脑力劳动,而对看不见摸不着的脑力劳动所产生的价值产生怀疑。
它是营销中的重要一环,不特殊,也不渺小。合适的文案是给产品加分,为品牌发声,为销售助力,为消费者提供需求。
它们创造了一种声音,传递了一种理念,制造了一种习惯,形成了一种影响。或吸引,或感动,或共鸣,或奋进。
当你听到了,看到了,接触到了,会因此产生一些改变。一些小改变,形成了购买行为。一些大改变,甚至成为了一种价值观。
而不合适的文案会成为品牌与消费者之前的阻碍,甚至会毁了品牌。
事实上,有很大一部分企业的管理者、经营者对营销和文案的理解,还是只停留在表层,或者说根本不重视。
我们都知道,做企业要持续成交才能活下来。那么如何成交呢?
关键就是能否顺畅地把自家的产品或服务信息传播给有需求的人群。
企业通常把这件事交给谁做?
可能是一个部门集体创作,也可能最终落在一个人身上去完成。
集体创作会怎样?
意味着可能不到十个字的标题,里面包含了设计、客户、运营、老板的口水,大家“齐心协力”、你一言我一语拼凑出来的!
那如果是交给公司里的文案去做呢?
如果是专业的文案人,他绝不是人云亦云的好好先生和被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口水淹没的“集大成者”,也不是熟练ctrl+c和ctrl+v的抄袭机器。
他可以有自己写作的偏好与风格,可以凭借自身的逻辑思考、社会良知与洞察力,根据产品的特色,塑造属于产品独特的魅力与风格,他会经过缜密的自我鞭策与自我锤炼后,疯狂输出。
如果是尚未成型的文案工作者,或者是由设计客串、运营客串甚至是随便招来的会打字的行政人员,那就呵呵了。
一般他们会百度一下别人是怎么写的,然后硬生生的塞在自家的产品或者服务的广告里,凑成文案作品,也不管原文案的主角是谁,是不是与自身的产品或服务匹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