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凌金位
我给一位朋友发去一条微信:根据你的朋友石舒清同名小说改编的《清水里的刀子》已被拍成电影,获得了一个国际性奖项。朋友回复:他曾经在山村当小学老师,孤寂中,以读书写作消磨时光排遣心情,结果境界大有提升。
放下手机,蓦然想起著名作家艾伟(现为杭州市作协主席)的成长经历。艾伟是浙江上虞人。大学学的是建筑专业,他刚来宁波时就职于宁波市政。当年的艾伟,白天在火热的建筑工地干活儿,晚上在斗室里读小说。一个大雪初霁的下午,他读蒋韵的《落日情节》,不知为什么,书中并不出色的故事一下子击中了他那颗二十多岁正四处飘荡的心。“或许我也能写出这样的小说,于是就试着写起来了。”说这话是后来的事了。
万事开头难。与成长中的业余作者一样,吃退稿或石沉大海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然而,艾伟很有韧性,又无太大的功利性。用艾伟自己的话来说:“我尝试写作的时代已不可能靠写作赢得广泛的利益,也不可能靠一两篇小说便迅速蹿红了,写作已经成为一种艰苦而寂寞的事情。”也就是说,他之所以写作是因为他对写作有强烈的兴趣,这样的写作更多是凭着内心的呼唤。
他坚持着,努力着,凭着他的智慧和天赋,使自己的作品慢慢纯熟起来。那年,他在《花城》发表了《少年杨淇佩着刀》后,《江南》杂志社的谢鲁渤专程到宁波看望他,令他非常感动。这个中篇像一根标杆,写作前景豁然开朗起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的作品相继出现在国内的文学期刊上。好运就这样开始了!此时,他发现身边的朋友陡然多了起来。往后,他寄出去的稿子编辑会重视,会给他发表,他写起东西来不怕打水漂,底气一足创作状态就更好了,作品也日臻完美。
凡成功者有一个共性:思想复杂,行为简单,目标明确。现实中许多文学作者的做派却是思想简单,行为复杂。他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再“复杂”的事也会做。以名利为鹄,千般折磨万般闹腾,其情皆穿窬也,累人累己,终究毫无成效。诚如唐朝陆贽所言:“役智弥精,失道弥远”,意为在小事情上越劳神,离大道越远。简单者最聪明,复杂者愚蠢。
有个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假设每天坚持3个小时,那么要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十年。这跟十年磨一剑的说法不谋而合。你一旦选择了某种事业,就不要轻言放弃。也许最难熬的时候,正是一个人离梦想最近的时候,你只需要重新再站起来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