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54|回复: 0

[书趣] 谈碎片化阅读

发表于 2020-5-20 14:36:2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潘玉毅

      碎片化阅读在当下较为流行,也常常被人诟病。很多人觉得,碎片化阅读难以让人们获得书中的精华,长此以往,我们都将沦为电子产品的附庸。这个观点显然有失偏颇。碎片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于一天而言,十分钟、二十分钟是碎片,但是于人的一生而言,每一天、每一周同样是碎片。可见,真正有问题的不是阅读的方式,而是阅读的人。

      书是任何时间都可以读的。时间长,可以读篇幅长一点的书,时间短,可以读篇幅短一点的书。比如短途旅行的路上,我通常会选择看一些古人的笔记小说或者小品文。反正文章与文章之间、故事与故事之间都是独立的,你看完一篇或者两篇,觉得眼睛累了,车快到站了,大可以合上书本歇上一歇,完全不会影响对书中内容的理解。

      当然,真喜欢读书,就算是一部大块头,我们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把它“啃”下来。这就好像小时候没有网络,吃过晚饭,人们就围坐在电视机前看连续剧。电视剧一天最多播放两集,当片尾曲放完了,就算你再着迷,想看也只能等待第二天。尽管时间不连贯,可这并不影响我们追剧的心情。第二天,到了连续剧开播的时间,我们依然会准时守在电视机前。似乎,正因为没有一下子播完,人们反而对剧情多了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也多了许多期待,以至于晚上睡觉的时候,满脑子都是想象。如果读书也能这样,岂不是很好?

      今天的碎片时间用完了,我们依然可以忙里偷闲,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对已经读过的内容进行温习,然后对未看的内容展开联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此时的我们也是一名作家,虽然我们的想法有可能与作者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但都没有关系,有时候,差异更能激发读者的兴趣和乐趣。

      关于读书,我们在谈论古人的时候常常会用到两个词:“三余”和“三上”。古人为了多读书,惜时如金,不仅会把“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的时间用上,甚至连“马上、枕上、厕上”的时间也不放过。这一点,现代人同样可以。如果真想读书,等车的空隙可以读书,坐在船上、车上、飞机上也可以读书,吃饭排队的时间可以读书,别人午睡的时间也可以读书。毋庸讳言,跟古人比起来,今天的人无疑拥有更多的自由。衣服在洗衣机里滚着,饭在电饭煲里煮着,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别的事情可做,何妨把书本抱出来看上一会儿。时间虽不从容,但攒得多了,数量依然可观,收获想来也是如此。

       其实,就读书这件事来说,与古人相比,我们今天实在是太幸运了。至少,新媒体的流行就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的阅读带来了方便。手机、笔记本电脑,阅读的平台和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可选的对象范围也越来越广。除了实体书,我们还有库存海量的电子书,想看的时候随时随地都可以看,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古人所不具备的。

       碎片有大小,每个人可利用的时间也有多少,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不管条件如何艰苦,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你真的想看书,就一定可以有效利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反过来说,你如果总是抱怨时间太过琐碎,没有大块大块的时间供你读书,最后,时间在抱怨里流逝,到某一天幡然醒悟,决定勤奋攻读时已经来不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