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四川工人日报
车工,想必大家不会陌生,1960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2元的正面图景,就是车床工人工作图。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车床操作工一般都是身穿工装,手握拖板的粗犷汉子。今天要向读者介绍的,是广旺公司代池坝选煤厂的女车床师傅,厂“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李凤娟。
“这个女娃工作认真,肯吃苦,经常下班后还在车间钻研车工技术,我们厂检修所用的零部件都是她加工出来的,可谓是巾帼不让须眉,经她加工出来的零件,就没有一个不合格的。”提到李凤娟,检修班班长唐军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工作中的李凤娟
一进车间,就看到一道纤弱的身影正围着一台“床”一样的机器忙碌,时而扳动拖板,时而调节转速,这正是李凤娟,她正在为化验室加工一个工件。李凤娟年龄不大,三十岁左右,瓜子脸、大眼睛,长发随意扎个马尾盘进帽子,整个人看起来精神又利索。只见她将一根钢管固定于卡盘中,调节好转速,移动操纵手柄,整个机床立刻咆哮起来。李凤娟果断合下操作闸把,卡盘开始飞速旋转,呼啸生风。溜板箱载着刀架沿着导轨疾驶,车刀挥处,铁屑四溅……在李凤娟娴熟的操作下,一根钢管在她手里随意变换着形状,仿佛她手里握的不是钢铁,而是一根柔软的面条,被她三两下,就捏成了自己想要的形状。
车床工对技工的要求特别高,除了要熟悉机械制图、机械原理、加工顺序及余量外,还要熟练掌握金属材质及冷热处理、公差与配合、刀具使用及修磨方法等多门知识。如果测量一根人的头发为十丝左右的话,那么一件公件的允许公差仅为二、三丝。厂里加工的是一些螺纹、轴承套、小型法兰盘等小零部件,既小又复杂、精度要求也高。李凤娟硬是凭着坚韧不拔的狠劲,啃图纸、磨车刀,刻苦钻研车床技术,用仅仅两年的时间,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车床工人。不仅加工出来的零件没有一个废品,她因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也多次受到厂里的表彰,去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今年被公司授予“三八红旗手”的光荣称号。这其中,有她辛苦付出洒下的汗水,更有对工作的饱满热情和那一颗不变的初心。如果说车工的灵秀表现在摇操纵手把和磨刀具的手上,那么李凤娟的聪慧更在心中。所谓差之分毫、失之千里,一个小误失就会让一个零件作废,没有高超的操作技术,没有强烈的爱岗敬业责任心,操作起来也不会如此地得心应手。
有时检修任务重,一天要做上几十个工件。去年环保检查时,为了做公路沿线的除尘喷雾水管,她除了吃饭上厕所,每天8小时不停歇地加工工件,腿都站肿了。有人说车床工人练的是“站功”,他们在马达轰鸣声中常年累月地站着工作,纵被铁屑烫伤也无暇顾及。工厂素有“紧车工、慢刨工”的说法,这个“紧”不仅体现李凤娟工作的紧张,也表现在她三伏酷暑挥汗如雨的快节奏上,演绎在数九寒天满负荷生产的高效率上。
就是这样一个柔弱女子,站在车床边、身穿工作服的她是那么动人,她就像一枝绽放在秋霜里的菊花,朴实、坚强,却美丽无比。(胥莉华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