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57|回复: 0

企业报人的漫生活

发表于 2020-5-21 13:12:0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做企业报人,曾经有过一段幸福而美好的时光。我所在的银行,也办有一张企业报,阵容最鼎盛时有过10来个编辑记者,分成编辑部通联部发行部,部门一多“官”也多,“麻雀虽小五脏全”,据说出门还有采访车,参加新闻发布会也同大报记者--样拿“车马费”,小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说是企业报人的“漫”生活,固然不是回味他们]曾经的闲适和浪漫,而是在企业报这支队伍里,藏龙卧虎,蛰伏着好几位身手了得的漫画作者。乘着怀旧的情绪,我也来个大点将:《华东电力报》的潘文辉,《上海公交报》的金建楚,《静安时报》的黄国安,《上海质量》的胡宏海,好在我藏有他们的漫画原稿,眼下人“画”俱获,且容我说说企业报的“漫人漫事”吧一还在我念书的时候,我从《童话报》上看到儿童连环漫画《奇奇奇遇记》.单从名称来判断,就知道画的是小男孩奇奇的生活奇遇,通篇突出一个“奇”字,故事千奇百怪,结局出奇不意,饶有童真童乐童趣。

后来,还在《漫画世界》读到《荒画连篇》的连载,图文并茂,借古喻今,笑过甚有回甘。这两个漫画专栏的作者,就是潘文辉。从一名电厂工人。到《华东电力报》的美术编辑,并成为在国内外漫画大赛频频得奖的漫画家,个中甘苦。唯其自知。

火柴收藏大王李涌金,是我主编的《银行博物》杂志的作者。他曾请潘文辉为其造像,但见潘文辉挥笔刷刷两横,又涂上两个小圆点,两根火柴棒跃然纸上;再添几笔,一副眼镜浮出水面,旋即就勾勒出收藏家的轮廓特征,惟妙惟肖,一气啊成,真是绝了!听他这么一说,我翻出自己收藏的潘文辉幽默画《给“球”打气》,画得也妙,画中人置皮球于一隅,却给地球注入能量,豪气冲天,连边上的太阳月亮也报以赞叹的微笑。漫画的灵魂在于“漫”,看似不着边际,天马行空,却在笔走龙蛇之间幽了一默。

黄国安的故事,可以成就一段漫画传奇。至于另外几位漫画好手,我既然购藏了他们的手稿,也顺带一说。《上海质量》杂志美术编辑胡宏海,上海美术家协会会 员,作品曾入选比利时国际漫画赛、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等。他的《过人行道线》,画-工人扛着梯子过街,阳光照射梯子的阴影,恰好形成人行横道线,过往车辆瞬时驻足停留,--位小孩踩在上面从容而过。这一-构思,与吴祖望的“幽默无题”中,路人被电线杆的影子绊了一跤,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硬邦邦的特征,似乎有着天壤之别。生活中的一个幽默插曲,往往能够歪打正着,化解很多困难。透过画面的机趣,仿佛在传达:学路多崎岖,就算跌跌撞撞,碰个鼻青脸肿,却能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任何挫折都不在话下。

回到我主编的企业报,有时版面需要补白,我也会兴致勃勃,画--漫画填补空缺。然而,我的漫画多为削足适履的急就章,跟上述几位高手比起来,差距勿是“一眼眼”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