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市舒城县农村青年朱先良,三年前还在天津大海公司打工,如今他已回乡创办了绿园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蔬菜加工和深加工,解决了当地160多人就业。
据了解,在我市舒城县,像朱先良这样的创业型老板还有很多。该县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鼓励本土能人志士领办、创办企业。努力打造“智能型、创业型、有组织型”农民工,趟出了一条成功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新路子。今年以来,全县农民工带回外地资金约5亿元,“三型”农民工打工打出了新天地。先后有100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目前,全县由返乡创业人员带起的制衣、建筑、加工等行业团队有20多个,带动了两万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阳光工程 雨露计划”等农民工培训工程,在各乡镇建立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台帐,同时派出专门人员外出收集各地用工信息,建立各地用工信息台帐,结合各地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定向培训和订单培训。今年上半年,该县先后投入农民工培训资金三百多万元,建立了20多个培训基地,开设了计算机、电子电工、服装缝纫、汽车驾驶等10多类30多期实用技能培训班,共培训人员2136人次,基本上已在各企业成功就业。
日前,舒城县30多名打工者坐上了去上海“兰剑”服装集团的外出务工专车。据了解,该县在上海创业者协会专门派出一名工作人员,从事全县在上海打工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重点处理一些工伤事故、劳务纠纷、拖欠工资等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目前,舒城县已在全国5个劳务输出基地建立了在外创业者协会,使外出农民工成为有组织的人。
 六安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