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湖北日报
一阵山风吹过,微凉,冯协波却衣背浸湿。
背着安全绳悬于高空,俯瞰是百米深的山体崖壁,他轻巧爬上几十米高的索道支架,螺栓、轴承,挨个仔细敲打、检查。在空间狭窄的支架上,他半趴着身子,目不转睛盯着每一寸钢丝缆绳划过……
今年49岁的冯协波是武当山太和索道的一名设备维修工,从1996年该索道建立以来,他每天这样在高空爬上爬下,已经24个年头,对索道每个支架的位置、每颗螺丝了如指掌。每天,他和同事们一起把10个索道支架、42个车厢全部检查一遍。在他们的守护下,该索道运营23年来,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
方寸之地
感受每一寸钢丝缆绳的律动
每天早上不到6时,索道设备维修工都要乘坐检修车沿索道线巡检一次。
检修车四面敞开,类似一个吊篮。疾风从检修车上吹过,初夏时节仍觉微寒。每次经过索道支架时,检修车的振颤让人胆战心惊。
可冯协波是老手,轻巧地从车厢翻出来,顺着挂在钢丝绳下的吊臂攀缘上去,快速攀上几十米高的索道支架。有的支架架设在山体上,山体本身高度加上支架高度,达百十余米。
高耸入云的支架上,只有几块长50厘米、宽40厘米左右的检修走台组成的方寸之地,供冯协波容身。3000多米的钢丝缆绳,每一寸他都要过一遍,用心感受它们的律动。
冯协波有一套“望、闻、问、切”诊断法。望,是看缆绳及轮组的运动轨迹是否正常;闻,是听索道运行声音是否出现杂音;切,是用身体各部位感受设备温度和振动频率是否异常;问,是遇到棘手的问题,立即请教行业顶尖专家。
检修中,一旦发现有设备故障,冯协波从不会让故障“过夜”,当天必须迅速排除,有时会忙到凌晨一、两点。
翻山越岭
24年千米索道往返近万次
无论烈日炎炎、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冯协波每隔半个月还要沿着索道线路进行步行巡查,爬上每一座支架,检查每一颗螺栓、每一件设备……
5月12日8时,背着近40斤重的零件和工具,走在陡峭崎岖的山路上,冯协波和4个同事走得汗流浃背。支架沿线根本就没有路,路是阡陌纵横的小道,有的路段连台阶都没有,只能依稀看到一条布满脚印的崎岖山路,全是靠着索道检修工多年踩踏而来,一路上荒草丛生,荆棘遍地。
最惊险是爬支架。背上安全带、戴上安全帽,手脚并用沿着近乎垂直的爬梯,一步一步往上爬。突然,爬梯不正常抖动了一下,发出细微响声,冯协波连忙稳住身体,仔细排查发现,索道支架钢结构有颗螺栓松动。他迅速和同事们爬到问题点对问题螺栓进行紧固。由于脚无法踩着支架借力,他们只能依靠安全带悬在空中,利用一根腰带与支架钢结构借力……
一路走走停停,3公里的巡检路程,冯协波和同事们走了五六个小时。出门时带的水,没走到一半就喝完了。回到索道控制室,他们又累又渴,汗流浃背。
已经乘坐检修车沿索道线巡检了,为何还要步行巡查?冯协波解释,索道周边还存在一些影响索道安全的因素,如树木生长侵占索道运行空间、碎石杂草影响救援通道,以及支架地脚螺栓、救援卷扬机、支架消防水箱等设备的故障,是无法在检修车上检查的。
24年来,冯协波往返千米索道近万次,从无中断。
高空救援
守护“最后一道防线”
“不好,太和索道突发‘故障’,2名游客被‘困’空中!”“快!索道救援队立刻启动应急救援!”
4月25日,一场客运索道应急救援桌面推演,在武当山太和索道有限公司举行。演练假设武当山琼台索道在运营过程中出现机械故障,紧急停车,短时间内无法修复,吊厢中2名乘客被滞留半空中。武当山太和索道公司迅速启动索道应急救援预案,通过高空救援将被困游客安全救出。
这样的桌面推演,冯协波每隔15天,就会和同事们演练一次。每隔四个月,还要进行一次现场实景应急救援演练。
常年,武当山客运索道有300多万游客乘坐,索道运力达2000人/小时以上,发生任何一次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都是无法估量的。如何强化人员安全意识,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高空救援是索道安全的最后一道生命线,冯协波以知天命的年纪带领同事们,在离地面几十米高的线路支架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救援培训工作,组建了一支素质过硬的高空救援队伍,并于2018年成功挂牌湖北省客运架空索道应急救援培训基地。
2015年,冯协波通过“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全国多家大型企业的邀请纷沓而来,面对高薪和大城市的诱惑,冯协波再次选择了坚守。“我们的责任是守护每一位游客的安全,看着他们在游玩中露出满意的笑容是对我最大的奖赏。”冯协波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曾莉 通讯员 杨朕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