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79|回复: 0

[案例分析] 【每日一学】案例分析(240)——企业该不该建职工家属互保金?

发表于 2010-9-17 09:15:1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新闻事件

  前不久,中铁四局市政分公司的职工家属互助保障基金会正式启动,启动资金39万元。基金会管理办法规定,凡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一年及以上的在职员工,其家属(指配偶、未成年子女)无正式固定工作的,均在互助范围之内。只要按规定缴纳入会互助保障金50元,申办入会手续的,均可成为公司职工家属互助保障基金会会员,享受基金会互助保障。

  随着启动仪式的进行,各种各样的议论也在职工中蔓延。

  “企业就是企业,是一种盈利性社会组织,不是福利机构,公司本身正在努力着减轻负担,这样做减负何时才是个头啊?”

  “现在社会上的各类保险多得很,也全得很,公司没有必要再设立保障基金会,而且这样做势必要有人管理,也会分散公司一部分精力。”

  该公司是一家有1200多职工的国有施工性企业,企业已为内部员工加入了社会保险,同时也建立了职工互助保险。

  今年年初,公司一名职工的家属得了绝症,由于该家属无业,又没有社会保险,且当时也恰逢其儿子正在大学读书,这对于一个仅靠一人工资维持生计的三口之家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打击,经济上的拮据让该名职工陷入家属无钱就医和儿子面临着辍学的双重困境。

  虽然公司及时发动员工进行捐款,解决了该职工的燃眉之急,但此事也引起了公司领导的深层思考。

  “企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基于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来源于企业对员工的关爱,源于企业内部形成团结友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气,公司家属得不到保障,牵着公司生产一线职工的心,同时也牵动公司的心,我们不能再让公司职工的无业家属们处于‘三不让’的边缘,不能再让他们发生重大疾病时与保障绝缘,公司要成立专门的基金会为他们的人身、医疗做保障。”公司总经理李亮说。

  职代会上,公司领导带头、广大员工参与,公司行政、工会按照1:1比例各注入一部分资金,建立员工家属互助保险基金的倡议,得到了与会代表的赞同。

  大家认为,公司虽不是福利机构,但我们企业的性质决定了职工一年到头都要在施工一线奔波,很少能照顾家庭,再说社会上保险再多,但大都一年需要交纳很多钱,对于三口之家仅靠一人工资支撑的家庭来说,购买社会保险无疑不太现实,而公司设置互保金可以解决困难员工的后顾之忧,提高员工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

  为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公司派专人经过多方走访和了解员工思想动态,深入员工家庭体察家情,掌握了困难家庭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在调查、回馈、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制定了《公司职工家属互助保障基金会管理办法》。并在公司内部组织学习,通知到每位员工,同时由公司领导带头,在公司内部自上而下发起了“献爱心、筑防线、保民生”为主题的自愿捐赠活动,共募赠19万元。这些捐赠与公司出资一起存入专门账户,专人负责,专款专用。(王孝义 黄治荣)

  ■编辑点评

  家和方能万事兴


  文中某些职工的非议看上去挺合理:企业并不是福利机构,重点是盈利,管好自己职工的事足矣。给职工家属创办互助保障基金,多管闲事。

  此事并不“闲”。对于一家施工企业来说,职工常年奔波在外,最牵挂、最影响工作情绪的,就是家中老小。家属安康无忧,职工才能安心工作;小家和谐了,企业这个大家才能发展。

  眼下,不少企业在塑造企业文化时,很推崇“家文化”。而互助、创新、坚持、自我,正是“家文化”的主要元素。“以人为本”、“以企为家”之类的口号我们喊了好多年,但一些企业却缺少对员工像家人般的爱,或者不知道怎样去爱,“家文化”就只能停留在务虚的层面而无法真正落地。

  也曾听说过企业对职工亲属的慰问,大多是过年过节时的关怀电话、生日祝福等,对亲属而言这些制度有点不痛不痒,没有什么太大的实际价值。当员工有了辞职意向时,其亲属也往往不会帮助劝说员工继续留在企业工作,不利于稳定员工队伍。

  家和万事兴,企业亦如此。一个企业的实力与活力,倚仗的是其背后员工的共同努力,倚仗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聪明的管理者会把自己当成负责任的家庭成员,把企业变成真正的“家”。经营企业犹如教育家人,有一种无言的契约,企业不仅要获取经营利润,还要达成员工的愿景,承担社会责任。

  家属互助保障基金会,看得到的,是企业花了钱,投入了人力来管理,似乎增加了运行成本;看不到的,是职工们吃下了定心丸,发自内心地为企业付出。人心齐、泰山移。这种劲头,是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工人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