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林带领战士进行训练
带兵往往是带一种感情,受训者和施训者之间的沟通交往会产生心里上的默契、依赖和信任。姚林在带新兵的过程中,像兄弟一样去关心、爱护新战士,从而让新兵感受到部队大家庭的温暖,更好地融入、适应了部队生活。
新兵张川家境贫寒,心理负担重,每天郁郁寡欢。为了让他安心服役,姚林便悄悄地往他家里寄钱,还组织战士给张川父母写表扬信。张川得知后,一夜没有合眼。不久,大家发现他性格开朗了很多,工作上更是脏活累活都抢着干。姚林认为,不管张川的军旅生涯能走多远,一个阳光向上的儿子,才是父母最大的财富。
新兵缪黎明是个大孩子。被子叠不好,姚林就反反复复教;晚上不敢去海港执勤,姚林就陪他。
有一次,姚林送缪黎明上岗,偶然遭遇了强台风。黑黢黢的海港里危机四伏,身后就是茫茫大海。为了防备被大风刮落海里,姚林帮缪黎明解下腰带,让他抱住船上固定的杠子,再用腰带把身体和杠子绑在一起……
正是在那天晚上,看到姚林为了自己差点掉进海里,缪黎明内心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也正是那次海边死里逃生的磨砺,让缪黎明从此临危不乱、从容不惊,晚上能够独自去港里执勤了。随后,按照姚林的要求,缪黎明每天晚上还坚持做200个俯卧撑,一个月后,在大队会操时,他1分钟做了120个,成为队里知名的“俯卧撑王”。
军营是生命延续的助推器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若问姚林为什么对军营爱之深切,因为是部队给了他家的温暖,战友给了他家的亲情。
2007年第一次带兵,姚林心里那个高兴啊!那天,姚林领着两个“弟兄”回到班里。屋外,西北风呼呼地叫着。姚林先是倒了两杯开水,让新兵暖暖手再喝,又和他们聊起了家常。说着,姚林摸了摸新兵的脸蛋,凉凉的,眼里不觉湿了……
在姚林3岁时,父母离异,寂寞孤苦的童年是他最初的回忆。是父亲战友的军营中和校园,让他体验到了集体生活的快乐。从踏入军营的那一刻起,他就找到了家,觉得“军营就像自己每天都要吃饱饭、喝够水一样,是生命延续的助推器,是向前奋斗的能量。”他喜欢部队,喜欢战友,喜欢这样的生活。
10名新兵到齐的那天夜晚,姚林兴奋得不能入睡。想起几位新兵的鞋子还不合适,他就对着姓名和鞋号相互调换了一下,然后,坐在一旁为他们一一穿鞋带。第二天起床后,新兵们穿好衣服和鞋子整齐地站着,一见姚林从屋外回来,齐刷刷地鞠了一躬,大声说:“谢谢班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姚林的言传身教下,全班在新兵连各项评比检查中,成绩一直保持优秀。秉承着科技练兵、文明带兵、精心育兵、悉心知兵、关心爱兵的带兵理念,姚林在8年的带兵之路上,把自己的阅历、体验、情感洒向每一位新兵。
一位新兵腿伤深夜犯了,姚林急忙把他背到医务室,而后又去了多家医院。半夜回来,见他痛得满头是汗,姚林打来热水给他擦身子,用毛巾放在后背吸汗。可是,他仍睡不着,一直叫着:“疼、疼,班长我疼……”姚林就守在床边,给他讲故事、说笑话,慢慢地,新兵睡着了。凌晨4点,新兵想起来上厕所,一睁眼看到姚林趴睡在床头,眼泪止不住流下来……
在带兵实践中,针对新兵文化程度较高、见多识广、思想活跃的特点,姚林探索形成了寓教于乐、深度融入、潜移默化、情感慰藉、文化滋养的育人思路,使思想工作如滴灌一般,浸润滋养着官兵的心灵。
姚林认为,带兵人首先要融入士兵,而融入的最好办法就是和战士玩到一起、干在一处、打成一片。这样,部队才能士气高,凝聚力强。
去年冬天,眼看着2015年元旦临近了,姚林偷偷买了很多袋糖,并在每个袋子里面放进了他写给新兵的新年祝福语。
正当他将糖果放进新兵鞋子里的时候,姚琳的指尖却被冰了一下。再摸,其他鞋子也都是又湿又冷。大冬天的,每天穿着这样的鞋子训练,身体怎么受得了?姚林想到一个好地方——锅炉房,可锅炉房离宿舍比较远,大头鞋又大又重。于是,他蹑手蹑脚地分3趟才把班里新兵的鞋子都搬了过去。贴近锅炉太远怕烤不干,靠近了又怕烤焦,索性,姚林就蹲在锅炉旁边守着,不停翻转着位置换着烤……
姚林是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人,他一直期盼着更宽阔的舞台、一场更激烈的战争。因为,他至始至终都在带领兵们以练为战。他将一如既往地把培育士兵当作事业,将战士们一个一个送往成才的彼岸。
“虽然我无法决定自己军旅生涯的长度,但是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充实和拓展自己军旅生涯的宽度。在和平年代,新训就是我的战场。我愿意上战场,正如我相信自己就像组织信任我一样!”姚林说,“我爱军营,爱我的军装,爱曾经和我一起奋斗过的战友们。无论你们身在何处,请记住,我们骨子里永远流淌着军人的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