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现在是种“能人经济”,是说企业家像超人一样,能力很强,几乎所有的决定都是他做的。曾几何时,有位企业家说过,中国的老板不是人,都是神。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中国,由于经济的粗放化,导致企业的人才没有匹配性,加上法制的不健全。企业的老板必须什么都要会才能把企业经营好。
在企业规模较小时,这也许还可以,但当企业发展的越来越大时,你无论是精力还是能力都远远不够了。这时,必须发展一套思想体系,也可以说是搭一个舞台,让有共同价值观和理念的各个领域的人才上台表演。这样,企业才会做到持续成长。这时,实际上是达到一种“有纪律的自由”的状态。
中国的市场经济很难去说明企业做大做强的方式方法,因为短短的30年时间,不可能制造出基业长青的优秀企业。即使有些企业的年龄在20-30岁,相对于欧美资本主义企业来说,也是非常的稚嫩。相对来说没有可比性。所以参考欧美的经济体系下衍生出来的大型企业,特别是一些具有历史的优秀企业是很好的参考标准。
也许会有部分老总说,资本主义的企业是资本主义的一套,拿到社会主义的中国行不通,因为水土不服。这种说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我们不可能因为国界的不同而判了对方发展模式的死刑。因为对于经济虽然受到政治和国情的影响,但是经济还是具有相通性的。经济毕竟不是政治。1992年***在南巡讲说就提出: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成为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和标准。
我们回顾一些一些欧美的大型公司发展历程,都是经历了不断成长的过程。在推动这些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力中,最核心的能力是建立强大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企业的壮大可以通过收购或其他途径来快速的实现。如果企业没有自己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或者它只停留在墙上和纸上,而不是内化在员工的行动上,就很难做强。有些国内的企业兼并了别的企业甚至是国外的企业,但由于不能把文化集成在一起,最后导致困难重重(TCL、联想等等)。
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的学习和应用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复的实践和思考,所以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背离我们的“企业文化”;其次,作为员工,要勇于贯彻“企业文化”指导原则,体现有原则的企业家精神,不断地提高对于企业文化的应用,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因为“企业文化”的应用需要每一个员工的努力。这就需要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通过不同的形式将企业文化持续的贯彻下去。只有让员工自动自发的执行起来,才是有价值的。
行之有道点评:
关于如果帮助企业做大做强,这是战略上的行为,而不是一两次战术上的行动。既然是战略必须保持持续性和坚定性。以下五个维度思考可以帮助企业做强做久:愿景、品德和才能、知识流程、决策权以及激励。
1、愿景:不是对企业目标和抱负的一次性描述,而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产生的基础是不断检验我们为顾客和社会创造价值的方式。公司的愿景必须进行改变,而且一定要保证落实。
2、品德和才能:有德无才者不能创造出价值,但无德之才不可靠,可能会使公司和其他人陷入危险的境地。德(遵循共同的价值观和理念)和才(担任特定角色所必备的杰出技能和知识)必须同时兼备。
3、知识流程:知识可以引导资源被更高价值的利用,知识的发现和应用可以使资源的使用、分配和消费得到改善。知识能为客户和公司创造出额外的价值。
知识流程其实是一种方法,我们可以利用它发展、更新、共享并应用知识来创造价值。
公司要发展,运用分散在员工身上的知识,还要鼓励员工发现创造价值的新方法。员工要创新,不仅在自己的领域进行创新,还要在公司的各个方面和层面加以创新。满足日新月异的消费需求,并从中获得经济效益。
4、决策权:在公司,使用决策权来力求复制产权在社会中有益的角色。决策权可被看做组织内部的产权,我们通过确保所有员工都聚有明确的角色、职责、要求和职权来建立决策权机制。
清楚的决策权允许员工们分配、消耗或保护公司的资源,力求创造价值,员工们职权清晰,像业主一样。对于一贯能增加价值的正确决策人员,决策权将放大,反之将缩小。
决策权应反映员工所表现出的比较优势。工作效率较高、机会成本较低的员工具有比较优势。
5、激励:利用激励,努力把每位员工的利益与公司、社会的利益统一起来。把员工为公司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奖励给员工本人。这种做法能吸引和挽留合适的人,激励他们成为有原则的企业家。
奖励与反馈意见相结合的,唯一能提高积极性的做法是,不仅依照完成的任务给予奖励,而且根据任务完成的质量给予奖励,同时提出具体的反馈意见。
利润的激励作用非常强大,它鼓励企业家们保持警惕,并且冒风险去预见并满足客户需求。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首先应该想清楚这些问题,因为这是企业的重中之重。
来源 安全与生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