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张耀杨

[班组天地见报稿前后对比] 班组天地1005期见报稿件对比

 楼主| 发表于 2010-9-17 19:57:58 | 查看全部
见报稿:

“哲学书学习日”让人生充满哲理

邢承木

    “于丹的《读〈论语〉心得》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读这本书使我明白了理想之道在于方向,人生之道,在于过程,懂得了什么是脚踏实地,什么是踏踏实实……”91416时,山东流云纺织有限公司环纺车间空调班班后集体学习,24岁的青工吴涛手里拿着一本于丹《读〈论语〉心得》,与大家交流着自己的学习体会。笔者注意到,另外12名职工手里拿的也都是哲理书。获得过淄博市纺织系统优秀班组长、淄博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的该班班长焦继伟说,今天是周二,是班里的“哲学书学习日”。

    空调班全是青工,为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挫折、荣辱是非、成败得失等,该班特意向职工推荐了《论语》、《于丹读〈论语〉心得》、《庄子》、《于丹读〈庄子〉心得》、《苏菲的世界》、《道德经》、《人生的智慧》、《通俗哲学》等适合青工看的20本哲学书,供职工选读。要求职工在学好与本班业务有关的专业书籍的同时,每人至少选择一本哲理书作为必读书目,并把每周二定为“哲学书学习日”,每次学习后都要写好读书笔记和心得。

    每周二,焦继伟带领职工或认真研读哲学书,或在电脑上观看《百家讲坛》里有关哲学方面的视频讲座,一点一点地领会书中讲的道理,并引导大家联系自身工作和生活实际,深思善悟,启迪智慧。为了让职工看懂古文中的字词,焦继伟还买来了《古代汉语词典》、《古文翻译》等工具书,供大家使用。

   “哲学书学习日”设立以来,该班职工已写读书心得300余篇。翻开一篇篇读书心得,犹如看到了一个个内心世界。职工们在读哲学书中学会思考,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升华思想。读完《于丹读〈庄子〉心得》的空调维修工季学东在读书笔记中写道:“哲学书博大精深,越看越有兴趣。读了《于丹读<庄子>心得》,我的内心豁然开朗了许多,心中许多的困惑都在她那循循善诱的讲解中化解开来,对人生有了新感悟,对工作和生活有了自信和底气。”

原稿:
读哲学书感悟人生升华思想
       ■邢承木
     “于丹的《读〈论语〉心得》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读这本书使我明白了理想之道在于方向,人生之道,在于过程,懂得了什么是脚踏实地,什么是踏踏实实”,914日下午16时,山东流云纺织有限公司环纺车间空调班班后集体学习,24岁的青工吴涛手里拿着一本于丹《读〈论语〉心得》,谈着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大家进行交流。笔者注意到,另外12名职工手里拿的也都是哲理书。获得过淄博市纺织系统优秀班组长、淄博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的该班班长焦继伟说,今天是周二,是他们班的“哲学书学习日”。
     焦继伟告诉笔者,在读书活动中,针对本班职工全部系青工,为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挫折、荣辱是非、成败得失等,扎扎实实地干好本职工作,走好人生路,该班特意向职工推荐了《论语》、《于丹读〈论语〉心得》、《庄子》、《于丹读〈庄子〉心得》、《苏菲的世界》、《道德经》、《人生的智慧》、《通俗哲学》等适合青工看的20本哲学书,供职工选读。要求职工在学好与本班业务有关的专业书籍的同时,每人至少选择一本哲理书作为必读书目,并把每周二定为“哲学书学习日”,每次学习后都要写好读书笔记和心得。
     每周二,焦继伟带领职工们或认真研读哲学书,或在电脑上观看《百家讲坛》里有关哲学方面的视频讲座,一点一点地领会书中讲的道理,并引导大家联系自身工作和生活实际,深思善悟,启迪智慧。为了让职工看懂古文中的字词,焦继伟还买来了《古代汉语词典》、《古文翻译》等工具书,供大家使用。
       “哲学书学习日”设立以来,该班职工已写读书心得300余篇。翻开一篇篇读书心得,犹如看到了一个个内心世界。职工们在读哲学书中学会思考,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升华思想。读完《于丹读〈庄子〉心得》的空调维修工季学东在读书笔记中写道:“哲学书博大精深,越看越有兴趣。读了于丹读《庄子》心得,我的内心豁然开朗了许多.心中许多的困惑都在她那循循善诱的讲解中一一化解开来,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对工作和生活有了自信和底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17 19:58:10 | 查看全部
见报稿:

“一读三比”让知行合一

周庆

    一个在班组竞赛中长期排名中下游的辅机班组,居然力克诸多主机班组拿下了8月份的“金牌班”,重庆能源松藻电力公司灰渣班的华丽变身,当下成了全公司最吸引眼球的新鲜事。 915日,笔者去该班组采访,班长谭静谈起班组转变经历时说:能够拿下“金牌班”,离不开该班组今年实施的“一读三比”读书法,就是要求班组员工在读同一本书后或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比思、比论、比行。

    比思,比一比谁的思考更深入,谁思考的结果更有助于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学而不思则罔”,一个人在学习中,倘若只知死记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就毫无收获。

    比论,对读书所学知识进行讨论甚至是争论,从而确定最后的方案。在这一过程中,比一比谁的讨论发言更有效,更具可行性。“真理越辩越明”,通过阅读、讨论、争论,使不明晰的问题愈加清晰。

    比行,读书学习一段时间后,比一比谁的学习有了实质性的进展,谁学到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应用,从而让读书学习渗透到班组生活中,成为解决班组工作难题的良药。

    通过实施“一读三比”读书法,班组职工学会了如何去解决学习与实践的衔接问题,学会了如何把书本上的知识快速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从一个侧面推助班组一步一个台阶地成为“金牌班”。



原稿:
“一读三比”读书法造就金牌班组
周庆
    一个在班组竞赛中长期排名中下游的辅机班组,居然力克诸多主机班组拿下了8月份的“金牌班”,重庆能源松藻电力公司灰渣班的华丽变身成为了全公司最吸引眼球的新鲜事。
       915日,班长谭静向笔者谈到:能够拿下“金牌班”,离不开该班组今年实施的 “一读三比”的读书新法。所谓“一读三比”就是要求班组员工在读同一本书后或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比思、比论、比行。
    比思,就是班组员工在读过同一本书后,比一比谁的思考更深入,谁思考的结果更有助于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学而不思则罔”,一个人在学习中,倘若只知死记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就毫无收获。
    比论,就是指班组员工在学习过一些知识后,要进行讨论甚至是争论,从而确定最后的方案。在这一过程中,比一比谁的讨论发言更有效,更具体可行性。“真理越辩越明”,通过阅读、讨论、争论,使不明晰的问题越论越清,越论越明,论出道理,论出方法。
    比行,就是指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比一比谁的学习有了实质性的进展,谁学到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应用。“读书是一种学习,实践也是一种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读书与实践不可分割,身为企业员工,读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践,就是为了从书本中找到解决实践问题的办法。
    通过实施“一读三比”的读书法,有力解决了学习与实践的衔接问题,书本上的知识通过“三比”能够快速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助力,帮助该班一步一个台阶成为了“金牌班”。





响应读书倡议的班组还有:

江西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新钢集团公司自动化部检测室长力班

河北省工人先锋号、大唐马头发电公司发电部四值四单元

达州市青年文明号、川煤集团达竹公司渡市选煤发电厂电检车间锅修班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永平铜矿选矿厂碎矿工段钳工二班

重庆能源集团打通一矿抽放队抽放三班

重庆能源集团采煤621队电钳班

江西吉水县供电公司白水供电所抄表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7 20:54:12 | 查看全部
耀杨老师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7 21:29:33 | 查看全部
看完两个帖子,我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原本,我一直认为新闻是很严谨的,有套路、讲格式化,和纯文学之类的不搭界,但是很多老师告诉我,两者是相通的,要写活、写深。
  一直不懂新闻的活与深是什么意思,并且认为新闻是死板的,散文是传神的,写新闻会让人的思维更呆板。
   但看了今天的帖子,我仔细的琢磨,真的悟出一个道理,原来新闻写作也充满灵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8 17:00:36 | 查看全部
看了稿件对比,才知道自己的稿件与见报稿的差距。
以前,俺写图片说明,上来就是某年某月某日,发生了什么事。
看了夏老师的修改稿,原来说明是要有原因,有过程,有结果,而且要与图片相结合。
文字稿中
班组天地的这份情缘(原)
与你拐角相遇的情缘(见报稿)标题融入了时尚元素。
哲学书学习日则是从全文拎出来的主题。
有所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9 07:35:09 | 查看全部
看了对比稿件,发现自己写东西不知道取舍。表达同样的事情,老师用一句话,而我要用三句。很有感触啊。谢谢老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19 11:36:12 | 查看全部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0 08:38:40 | 查看全部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