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5-24 21:09:58
|
查看全部
钱要花在刀刃上,民生就是刀刃
保就业就是保民生?“钱要花在刀刃上。什么是刀刃?就是民生。”赵皖平说,从今年的国家账本上看,中央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在各个方面大幅缩减开支,可花在民生上的钱只增不减,“这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一种情怀。”
民生历来是预算重头戏。预算草案报告提出,基本民生支出要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同时明确,要支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提高养老保障水平等。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留得青山,赢得未来”获得代表点赞,有市场主体,才有就业。在保市场主体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前期出台的6月前到期的主要减税降费政策,执行期限延长到今年年底。预计全年为市场主体新增减负将超过2.5万亿元。同时,要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减免国有房产租金,鼓励各类企业主减免或缓收房租等。
预算草案报告对保粮食产能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了安排,特别提出支持保基层运转,要加大对地方财力的支持力度,缓解地方收入增长放缓带来的财政支持压力。
刘小兵注意到,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政府的财政收入确实会受到影响,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也应该监督每一笔钱,是否真用在了“刀刃上、紧要处”。
预算草案报告要求,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决不允许截留挪用。
刘小兵还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政府工作存在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较突出,少数干部不作为、不会为。一些领域的腐败问题多发。
因此,他为如何让两万亿元资金用到实处支招。“怎么确定花钱的‘紧要处’?要广开言路,听取民意,了解真正需要花钱的地方,防止‘事前拍脑袋、事中拍胸脯、事后拍屁股’的‘三拍工程’上马。”
此外,他希望对两万亿元资金的使用情况专设信息公开窗口,将怎么分配、怎么使用、使用效果如何进行公开。
5月23日上午,李克强总理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此次我们专门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把相关资金全部转给地方,中央一点不留,省里也只做“过路财神”,要让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用来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民生。要让企业和人民群众收到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刘小兵说,如能做到公开、透明并接受监督,相信两万亿国债必然会如总理所说,“让企业和人民群众收到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本报北京5月23日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