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郭士辉 来源:人民法院报
7编加附则、84章、1260条,总字数逾10万,渗透到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每个角落,被称为老百姓“过日子”的百科全书……
5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在全国两会上公开亮相。从“法”到“典”,一字之变,跃升的是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象征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
众望所归的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将如何解答时代命题?如何深刻地改变你我的生活?进而引领大众步入中国法治新时代?
引发公众关注的同时,民法典草案也成为全国政协委员讨论的焦点。
>
5月21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01 中国为什么需要一部民法典?
从立法之初,民法典就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民法到底有多重要?大众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生产经营等,无一不受到民法调整。
“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征程中,编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在作关于民法典草案说明时指出。
“如果说宪法是‘万法之父’,那么民法或可称为‘万法之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法规备案审查室主任梁鹰曾形象地说。也就是说,从法律的位阶与效力看,宪法最高;但如果以法律的日常应用来衡量,民法首屈一指。
“民法典是一部民法大全,是宪法所规定的公民所享有的各种权利的具体化,与刑法、行政法并列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三大基本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汤维建说。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
回望历史,制定一部统一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从1954年首次启动算起,中国的民法典编纂之路已经走了整整66年。
“编纂民法典以保护民事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国政协委员、贵州贵达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山说,一部好的民法典,不仅弘扬神圣的权利,为各类民商事活动提供基本遵循,也是对国民权利意识和法治精神的培育。
这部近年来公众参与意见最多、集大成于一身的民法典,以其浓浓的人文关怀,传递出了一部良法的温度。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会长黄西勤认为,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建立完备的社会财富保护体系,让个人尊严得到充分尊重,大众智慧得到极大发挥,社会财富得到充分涌流,是民法典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和应当蕴含的立法价值。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民法典草案总则编第一条开宗明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
“一部民法典,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集中汇编,更是一个国家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立法表达,体现了国家治理的特色,对全社会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全国政协委员、宁夏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所长李保平说。
委员们普遍认为,编纂民法典,以法典化方式确认、巩固和发展改革开放取得的法治成果,充分彰显、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自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