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33|回复: 0

“军需官”老黄

发表于 2020-5-25 13:06: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昂头问客几时归,客道秋风落叶飞。早晨起床出门,一阵寒风掠过,禁不住打了个寒颤。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里,让我不由想起了我的朋友老黄,那个我采访过的、有着侠骨柔情的井队“军需官”。
    榆林雁门塞垣紫,孟津砥柱河流黄。老黄所在的井队位于陕西省最北部的榆林地区,这里有着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和中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陕甘宁气田。钻机坐落于毛乌素沙漠南缘,属风沙草滩区,那里沙滩郁郁葱葱,海子(湖泊)星罗棋布,是一个风景不错的地方。
    每天清晨,当老黄他们迎着朝阳爬上高高的钻台,在起下钻之余俯瞰西北大地时,真有那种“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的豪迈。但时间一久,各种困惑和烦恼就接踵而来。
    井队地处大漠深处,人烟稀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看久了也会审美疲劳。交通不便,周围城镇乡村相隔百里以上,生活物资主要靠定时拉运。榆林地区冬季受北方冷气团控制,气压高,平均气温-7.8~4.1℃,10月下旬至翌年4月上旬为大地封冻期,一般年份冻土深度1~1.2米,给生产、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天不怕地不怕,风雪雷电任随它”。对于井队的一些“新兵蛋子”,一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老黄,谁让他是队上的物资、成本管理和食堂管理员,他可是井队的“军需官”。
    老黄是1977年生人,曾经当过武警,照片上的他一身戎装,手握钢枪,英俊挺拔。
    2005年,28岁的老黄脱下军装,穿起了红工装,成为了一名石油人,开始了那种“莽莽草原立井架,云雾深处把井打”的钻工生涯。外蒙三年、青海两年,让老黄备尝石油人的艰辛与不易,也让他更懂得了珍惜生活和关爱他人。
    他当食堂管理员,为了职工的一日三餐可谓费心费力。井上三班倒,四点班员工下班晚,回来吃不上热饭菜。看着生龙活虎的小伙子们嚼咽着冷饭冷菜,老黄疼在心里。不知道他用了什么招,过几天就抱回了一台电磁炉,从此夜班下班员工吃上了热汤热饭。当员工当面对他表示感激时,他双手直摆:“谢什么,这是我份内的工作没有做好,应该检讨哪能谢。”
    在黄沙漫漫的荒漠戈壁能洗上一个热水澡,对于钻工们来说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但这件事在老黄他们队却实实在在的发生了。由于设备老化,队里的澡堂一直供水效果不是很好,水流小的可以用“婉转回旋”来比喻。正当大家“牢骚太盛肠要断”的时候,老黄申请来了资金购置了新设备,对澡堂进行了翻天覆地的改造,改造后的洗澡效果简直可以用“发松身轻若无物,骨软筋酥似神仙”来形容。
    对于老黄的有求必应,时间一长,大家便心安理得的接受了。更有学徒小丁提出了额外要求:“老黄,要是再多几台电视机就更好了,在队里几乎就与世隔绝了,我们也需要与时俱进呀。”大家正埋怨小丁得寸进尺时,没想到老黄一口答应,“只要政策允许,资金支持,我一定为大家再抱回几台来。”老黄可不是一个轻易许诺的人,他既然答应了,一定会兑现承诺的。果然没几天,值班车就拉回了3台电视机,小丁高兴的抱着老黄转了三圈:“这回我们离党中央越来越近了。”
    跟老黄在一个队太幸福了,逢年过节有热腾腾的饺子和香气扑鼻的炖羊肉、烧排骨。那些年,大家始终忘怀不了年三十的夜晚,这些年轻的钻工们围坐在食堂的饭桌前,静等最后的几道“硬菜”上桌。“老钻”陈勇说,真的很怀念那些个年三十的夜晚,我们曾经互相取笑彼此“垂涎三尺、望眼欲穿”的馋样;我们也曾经刻骨铭心那种“肉汁四溢、唇齿留香”的味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家的“味道”,让天涯人忘记了漂泊的寂寞。
    对了,老黄该露出“庐山真面目了”,他大名叫黄建东,现在是渤海钻探公司40555钻井队的成本管理员兼食堂管理员,今年43岁。已过不惑之年的老黄,还在西北的荒漠中找油,至今还“头顶天山鹅毛雪,面对戈壁大风沙”。人生就是这样,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总有一些令你感怀的人和事,留在了你的记忆相册里,风生水起时便会油然想起,念念不忘,久久不绝。老黄,四月的北方已经冰雪消融、春暖花开,你在他乡还好吗!
(杨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