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回复: 0

从普通“蓝领”成长为“工匠”级技师的全国人大代表刘加军

发表于 2020-5-26 18:11:1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中国青年网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 张亚云) 刘加军,中国能建北京设备公司磨机事业部金属结构车间铆工二班班长,一名从普通“蓝领”成长为一位“工匠”级技师的全国人大代表。
刘加军给记者这样介绍自己,我是个普通的铆工技师。自己“一辈子只从事了一份职业,干了一个工种”,他还不太习惯有人称他为“大国工匠”,虽然早已是名副其实的“金牌技师”和业界知名的“钢铁裁缝”,但他始终认为自己就是一名来自一线、普普通通的铆工。
在刘加军眼里,铆工其实就是“铁裁缝”,做衣服的裁缝要在布料上画线、裁剪、缝纫,而他做的是磨煤机、干燥机,要在钢材上画线、切割、组装,把原材料钢板、钢管变成电力建设需要的产品。和其他工种不同的是,铆工工作精度要求非常高,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废件。
刘加军说:“是我的师傅用一颗匠心影响了我,师傅毫不保留地传授给我铆工的专业技能,还告诉我要沉得下心、沉得住气,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项事业去认真对待,要把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流程、每一个环节都做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得到客户和市场的认可,才能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企业的话语权。现在我也是这样要求年轻技工的,我会继续将这种工作习惯和实操经验传授给他们,发挥好‘传帮带’作用。”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刘加军始终关注高技能工人培养的问题。
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技能人才,需要老中青三代技能工人共同打造。希望国家出台相关的政策支持,继续加大职业技术学校的投入力度,开展多方面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培养更多的青年专业技术后备人才。这是刘加军今年带到全国两会的议案。
刘加军认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产品转化需要由高级技工来完成,高级技工的培养不仅需要时间的沉淀,更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目前企业受各种因素制约,一线生产制造工人大多是年轻的外来务工人员,各技术工种出现断档现象,自身素质提升和职业发展机会有限,通过完善用工制度和加大培训力度,引进、培养出技术操作和实践技能型人才,才能打牢企业“新基建”的发展基础。
(来源:中国青年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