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面对煤炭生产本质安全化、集约高效化和智能少人化的发展趋势,临矿集团新驿煤矿积极变革煤炭生产劳动组织,组建专业化队伍,实行市场化运作,实现了从“提供煤炭产品”向“提供专业化技术服务”的转变,赋予了矿井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一线矿工当上了“职业经理人”
“我推荐王万里当副经理,他不仅会开综掘机,而且还会修,现场管理也很在行,跟着他干心里有底儿。”
“王万里在我们区队是技术大拿,现场经验丰富,人也很实在,我们推荐他。”
在去年11月20日新驿煤矿高效采煤专业化队伍成立会议上,王万里被职工推荐为1515工作面项目部副经理。
“专业化队伍采用项目经理制,打破了区队的行政级别划分,实行内部经营承包管理。项目部一旦成立,实行‘官兵互选’,角色定位、薪酬分配完全取决于个人技能与项目需要的匹配度。”该矿人力资源中心主任赵贵波向记者介绍,专业化队伍突出技能专业化、人员集约化、职能具体化,通过市场化运作,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据悉,这支高效采煤专业化队伍中,像王万里一样担任副经理的还有2人。他们根据1515工作面情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共选拔65名“一人多证、一岗多能”的职工,根据每名职工的技能特点进行了岗位分配,形成了3个项目小组,并对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等进行标准制定。
高效采煤专业化队伍承包1515工作面后,人员相比原来减少了12人,但人均工效却提高了60.8%,人均工资增长了近3000元。队伍跟谁干谁当管理者,谁能带队伍谁当经理人的内部“经理人”机制,让那些懂技术、能操作、会管理的复合型职工“大拿”成了“香饽饽”,也极大地调动了职工争当“领头羊”,不少职工把“精一、会二、懂三”当作自身在专业化队伍中更好成长的竞争优势。
“项目化承包、市场化选人、精细化管理,有效激活了专业化队伍‘鲶鱼效应’,推动了生产班组和维修班组互学、管理人员和技术、技能人员互通,促进了人员流动,优化了劳动组织,形成了良性循环。”该矿党委书记、矿长庄又军说。
“散兵游勇”拧成了“一股绳”
“以前井下皮带安装是阶段性工作,人员都是临时凑的,有种‘被抓壮丁、干零活儿’的感觉。”该矿工作面安装回撤专业化队伍的职工杨现强说,现在在专业化队伍中他主要负责机械设备安装,生怕跟不上队伍的发展需求,不仅自学了各种设备的电路维修,还拥有2项设备安装的小改小革。
据了解,该矿工作面安装回撤专业化队伍共计92人,整合了两矿井有5年以上安装回撤经验的职工,先后承揽了矿井内部和王楼、邱集等单位的皮带及工作面安撤工程13项。目前,该队单人单班工效提升幅度最高的可达36%,整支队伍人均工效提升了30%。
“内部经济关系实施契约化、合同化管理是调动专业化队伍积极性的催化剂,通过工前定价,签订合同,职工干活儿之前就能知道大概收入。”该专业队伍经理李学武介绍,要想拿全工资、高工资,每个人都得瞪起眼抓安全、铆足劲儿提工效、算好账抓成本、严标准保质量。
“多干的是自己的、省下的也是自己的,最终得实惠的是职工。专业化队伍打破‘铁交椅’‘大锅饭’,最大限度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欲望,让个体优势凝聚成团队合力,实现了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庄又军介绍,专业化队伍内部市场化运作,职工的薪酬福利由矿井保障化兜底,打消了职工外出创业离家远、条件差、没保障的顾虑,成为了职工口中的“好单位”。
“富余人员”成为新的“利润源”
“随着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力推进和去产能的落地实施,矿井人员多与资源少、核定生产能力低与人均生产成本高的矛盾日益凸显,富余人员安置、矿井输血自救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庄又军说,专业化队伍的推进,实现了机关人员向辅助工区转移、辅助工区人员向生产一线转移、生产一线人员向专业化队伍转移,内生动力、人力资源得到了充分优化。
该矿推进队伍专业化、服务产业化、运营市场化和资源共享化运作,既“引渠放水”,解决了人力资源不均衡的现实问题,又“淬铁成钢”,打造了专业化+产业化+市场化+共享化的劳动组织新格局,这一“点石成金”的组织创新,正在释放出人力资源激活、工效提升、效益提高、新业态养成、企业管理革新等一举多赢的蝴蝶效应。
尝到专业化队伍带来的甜头后,该矿先后又组建了防治水专业化队伍、地面管网专业化队伍、物管科比质比价采购等16支专业化队伍。目前,已实现9支专业化队伍611人次向矿井外输出,累计实现收入2420万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