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南方周末 辛省志
近日,一条江苏宿迁家长教育“熊孩子”的消息在网上热传,网友们纷纷为家长点赞。
这名7岁小男孩从7楼自己家里向楼下泼洒了一瓶墨水,把楼下的楼面和邻居们晾晒的衣物全都弄脏了。家长发现后,带着小男孩到楼下挨个邻居道歉,把邻居们被弄脏的衣物拿回家和他一起手洗,洗不干净的则赔钱。弄脏的楼面请来专业的清洗人员清洗。做错事的小男孩,还要站在太阳下观看专业人员清洗楼面。家长说,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教育儿子,让他知道犯了错误需要承担责任。
这位家长负责任的态度和教育理念确实值得点赞。“熊孩子”或不可避免,因为小朋友毕竟贪玩,有时候不能预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往往是干完了之后才意识到闯祸了。而作为未成年人,他们造成的损害后果,应该由监护人承担。
但是现实中,有很多家长不愿意承担责任,往往以“他还只是个孩子”为借口,逃避责任,好像因为“他还是个孩子”,其他受害人就有义务宽容“熊孩子”,默默承受对自己的损害,如果不宽容,受害人反而变成了不讲理的坏人。这种蛮不讲理、逃避责任的家长,时常见诸社交平台,被众多网友深恶痛绝。在很多平台上,如何对付“熊孩子”“熊家长”,都很容易成为热门话题。
而宿迁这位家长,面对自己儿子犯的错误,积极承担后果,并且让孩子一起动手承担。
微信截图_20200528203910.png?x-oss-process=style/w10
这也关系到“熊孩子”的教育方式。有些家长,要么对孩子做错事情无动于衷,认为一点小错无伤大雅(这些家长往往也是上述不愿承担责任的),要么可能采取棍棒教育,揍孩子一顿。这两种都不可取。面对做错了事情的孩子,如果不做任何教育,小孩子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甚至会从家长的纵容中得到更多“勇气”,将来可能犯下更多的错误。
而棍棒教育,也可能引起小孩子的逆反情绪,也无助于其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严重的甚至还涉嫌家庭暴力,不利于儿童的成长。
宿迁家长的做法,是让孩子给邻居道歉,一起手洗衣服,在太阳下看专业人员洗楼。这样能够让孩子了解自己的举动所带来的后果,认识到需要为这些后果承担责任,即使因为现在是小孩儿,无法完全担起所有的责任,但也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承担。有了这样切身的担责体验,相信他以后会在行动前,想一想可能会造成的后果,要怎么去承担责任。
“熊孩子”在所难免,但是家长面对“熊孩子”的错误如何处理,更能反映家长的素质。真正聪明的家长,既承担起责任,同时又能够让孩子得到教育。宿迁这位家长的做法,值得所有家长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