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8|回复: 1

妖言惑众的公众号为何能走红

发表于 2020-5-29 13:33:1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鲍南

  600多万粉丝,平均单篇阅读量“170万+”……如此“顶流”,既非媒体官微,也非权威发布,而是一个名为“至道学宫”的公众号。再看其爆款文章,“美国人吃人”“学英语让人变傻”“《柳叶刀》是间谍机构”,耸人听闻、匪夷所思。近日,这一大号终于因发布谣言文章被封禁。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装疯卖傻”“妖言惑众”的公众号,该封就得封。但我们也当追问,“至道学宫”胡说八道并非一天两天,“槽点”满满的它是如何成长为头部大号的?如此顺风顺水、畅通无阻,难道不正说明网络平台的监管漏洞依然巨大?
  当然,该省思的不只网络平台本身。盘点近段时间流传甚广的谣言,从“马航MH370乘客的豪车停机场六年落满灰尘”,到“清华才女弃中赴美”,虽内容各异,但无不编造虚假信息、煽动公众情绪。要么赚取一些眼泪,要么迎合狭隘偏见。这样的套路并不新鲜,但总有人欣然“上套”。从这个角度来说,受众是否也应扪心自问:自己为什么总爱读垃圾文章?潜意识中有着什么心理倾向?
  如果说过去是“信息池塘”,那么今天则是“信息海洋”。流量变现的逻辑恐怕不会在短期内改变,各类博眼球的假信息必然层出不穷。对此,监管部门要主动出击、科学治理,作为受众的我们,更不能任其绑架。点击之前,想一想文章是不是“标题党”;转发之前,等一等官方的权威回应;关注之前,看一看账号的过往言论……从这些点点滴滴开始,倒逼自己独立思考,才能避免沦为反智主义的猎物。
  “至道学宫”终于凉凉,但这类“毒号”的走红是一记响亮的警钟。以此为鉴、重拳治污、人人参与,才能让网络生态更加清朗。
来源: 北京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5-29 14:19:40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