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23|回复: 0

秋季养生离不开收与养(上)

发表于 2020-5-30 20:10:1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杨朝晖
    我的健康 我管理

    本报记者 杨朝晖

    秋天的气候特点是由热转寒,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而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着“夏长”到“秋收”而相应发生改变。

    因此,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也就是说,秋天养生一定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秋冬养阴。”所谓秋冬养阴,就是指在秋冬养收气、养藏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从而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基础,不应耗精而伤阴气。

    简言之,秋季养肺,重在养阴。

    拥有保健科学和中医专业双学位的中医专家闫珉川提示,秋季养生可遵循益肺气滋肾阴、养肝血润肠燥的原则。另外,在养肺的同时也要注意养脾、养肝。

    那么,如何养肺、养阴呢?

    闫珉川建议,秋季养肺,要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以及经络等五方面进行调养。

    养肺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通俗地说,心平气和是养肺的最好方法,肺是呼吸器官,而情绪的变化表现最显现的地方就是呼吸。呼吸的急促、不平稳不仅增加肺的负担,同时也会使身体里的气外泄,这与秋收恰恰相反。因此,精神调养主要是要内心的安宁。

    再者,秋季养生,起居也要与其配合作出调整。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立秋是秋天的开始,炎炎的暑热还仍然存在,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睡觉要护住胸背,因为五脏的俞穴都汇合在背上,如果邪风侵入,容易中风。

    中国民间自古就有“贴秋膘”的习俗,每至立秋,家家户户就开始“食肉进补”。对此,跟随毛泽东保健医生王鹤滨学习“红色保健”养生理论的闫珉川给大家提出几点建议:

    在饮食调养方面,首先要按照《黄帝内经》提出的“秋冬养阴”的原则,也就是说,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饮食,以防秋燥伤阴。如:银耳、甘蔗、燕窝、阿胶、梨、芝麻、鳖肉、藕、菠菜、乌骨鸡、猪肺、豆浆、鸭蛋、蜂蜜、橄榄等。当然,这只是对正常人及血虚、阴虚体质的人而言,若是脾胃功能低下,时常脘腹胀满、大便泄泻的,最好不要吃上述食品和药膳,因为它们性属偏凉,应该首先调理脾胃功能,在脾胃功能恢复后,再少吃一点滋阴食品和药膳。

(中国科技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