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70后尤双印、80后赵兴志、90后唐文德,三人有一个共同身份:中国三星“分享村庄”项目的村庄带头人,他们背后的脱贫攻坚故事,也是三星“身在中国,心为中国”理念的生动实践。
抓住特色 规划产业
绿水青山,云海翻涌。这处“梯田托起的村落”,是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白岩村。2014年,村里37%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年轻人纷纷外出求学打工。2013年,白岩村的90后唐文德辞掉上海工作,回到家乡,“乡野游、农家乐越来越火,有了扶贫政策支持,家乡搞乡村旅游能脱贫。”
有信心的不仅是90后。
黑土地、山泉水、长日照……吉林舒兰市双河村的大米品质很不错。可由于不懂经营,好米卖不上好价,34户村民一度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70后尤双印当过兵、经过商,毅然挑起双河村党支书的担子,带着村民打造“贡米之乡”品牌。80后赵兴志则放弃世界500强企业的工作机会,回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树子洼村发展苹果产业。
“不能丰产不丰收,要脱贫就得产业化。”尤双印心里有计划。然而,刚实施就遇上不少困难:缺资金、缺技术、缺管理……
赵兴志和唐文德也遇到了各自的难题。“筹建村民合作社统一管控,苹果商品率明显改善,但市场竞争力依然不理想。”“没有规模化的设施改善和专业运营,靠零敲碎打搞民宿旅游很难带动全村脱贫。”
“作为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参与到脱贫攻坚战中。”中国三星总裁黄得圭说,“真扶贫,扶真贫”是三星口号,“标本兼治,靶向治疗”是三星思路。从2014年开始,三星将精准扶贫作为自身的重点工作。
三星有着“分享经营”的企业理念,就是将三星集团的经营成果与身边的人们分享,为他们带去梦想和希望。2014年,三星与中国扶贫基金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分享村庄”产业扶贫项目,通过帮助贫困村规划产业、升级基建、整合生产,助力脱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