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6-1 10:52:20
|
查看全部
融合应用传播“中国好声音”
今年两会,媒体融合也搭上了5G等新技术的快车,更好地传递出中国信心与力量。
人民日报智慧媒体研究院在两会期间推出“5G+AI”模式,打造了iMedia、iMonitor、iNews等智慧平台。前方记者将视频素材传回后,智慧平台可第一时间对素材进行处理,用智能剪辑、智能导播等方式,更高效、更准确地制作视频新闻,实现对新闻采、编、发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新华社在今年两会首次推出5G全息异地同屏系列访谈,使用5G网络传输和全息成像技术,让身在异地的代表与记者跨越时空来“相见”。在5G网络下,连线两端的记者与采访对象在屏幕中进入同一时空,受访者的语音、表情、动作实时呈现,与访谈人握手、交谈、互动十分自然,实现了“面对面”的实时交流。
人民网为每位两会前方记者配备了最新款的5G手机,前方记者在现场拍摄的图片、视频,可以通过5G网络快速传送给后方即时处理。
两会期间,人民网还推出《两会云客厅》,利用5G低延迟、高画质、强互动的技术手段搭建起一个虚拟演播厅,通过三维实景建模、平面动画结合实景拍摄的线上立体虚拟场景,让代表、委员和专家学者不受场地制约,实现“一键入厅”,与主持人进行实时对话。
而人民网推出的《代表委员云调研》访谈节目,自主搭建了人大和政协两套数字化的演播室+网络访谈的录制系统,受访者只需下载使用客户端软件,即可用手机、电脑等终端与演播室进行实时连线采访,不仅极大方便了参与嘉宾,也节约了节目成本、提升了访谈效率,颇受代表、委员的欢迎。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在今年全国两会融合报道中首次打造 “全息”远程视频导播编辑新模式。该模式以高速率的5G传输技术为支撑,在前方布设三讯道摄像机,所有导播、切换制作均在后方完成,从而真正实现了“制作后移”的理念。
5G作为新一代通信信息技术,正在赋能各行各业转型升级。未来,随着5G应用的媒体行业不断拓展,将会有更多的人能投入到内容创新、形式创意这些创造性工作当中,助力报道质量更上层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