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民日报客户端北京频道思远
过去一个月,北京开展最广泛的一项活动莫过于垃圾分类。5月1日,随着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垃圾分类由倡导转化为法定义务。
为做好这项工作,北京专门成立指挥部,每日调度检查。全市设置了垃圾分类桶站、分类驿站11.3万余组,并配备垃圾分类指导员2万余人。市场监管部门在超市等商品零售场所,开展为期3个月的塑料袋专项整治行动。一时间,街道社区快速推进,企业楼宇积极响应,居民热情配合参与,垃圾分类初见成效。以厨余垃圾为例,5月以来,全市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达740吨,环比4月增长159%,餐饮单位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1263吨,环比4月增长98%。
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占50%以上,处理难度也相对较高。正确分出厨余垃圾,对垃圾分类工作至关重要。为办好这件关键小事,不少社区因地制宜、新招迭出。石景山区古城街道西路北社区的垃圾分类监管系统不仅有语音提示功能,还能实现人脸抓拍,对屡次不配合分类投放的居民,可以将抓拍到的图像与前期采集的居民头像数据进行对比,追踪到单元门户;东城区建国门街道的雅宝公寓,每户配备了一个小型“户分桶”,居民将家中的厨余垃圾装入“户分桶”内再放到楼下的户分桶架上,清运人员定时收运,十分方便;学院路街道二里庄社区设置了厨余垃圾资源化一体机,只需把厨余垃圾桶放到机器前方的装置上,点一下按钮,桶内垃圾就会自动倒入设备箱体内转化为肥料。
有喜也有忧。因为垃圾桶设置不合理、超过时间不能投放、厨余垃圾桶数量少容量小,破袋倾倒不卫生等原因,一些小区厨余垃圾的分出率较低,混投混装混运依旧。
垃圾分类不仅关乎环境卫生,而且涉及政府、企业、社区、居民等多方主体,对社会治理能力是个考验。下一步,除了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的宣传,也要因地制宜、以服务促管理。如针对厨余垃圾易脏手等槽点,不妨在垃圾箱房设置洗手池或备好手部消毒用品。为垃圾桶盖设计滑轮拉升,安装“破袋神器”,解决开箱和破袋的不便。此外,实施“光盘行动”,鼓励净菜生产,从源头上严控厨余垃圾产生量,促进生活垃圾减量。
垃圾分类要付诸行动,见之日常,养成习惯,不是易事。只有以精细化治理和服务解决现实梗阻,办好关键小事,才能提升居民参与度,让这项难事办好,从而见成效、管长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