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20|回复: 1

不一样的儿童节,一样的呵护与期待

发表于 2020-6-3 18:01:1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六一”儿童节,在经历了全国战“疫”、四个多月居家学习生活后,北京市40万中小学生终于回到校园。见到久别的老师和同学,看到熟悉的课堂,面对即将恢复的课业,孩子们感觉怎样?
其他地方或更高年级的孩子在更早时已返校,对所有学生来说,校园防疫、课程安排等都需要熟悉适应,完全恢复学习状态也需要过程。
社会和家长最关心的肯定是孩子们的健康,这也是学校和老师们首先要做好的“备课”。按年级分时入学、智能加人工“双保险”测体温,先把好入门关;确保课桌间距、班与班下课不互串,避免交叉风险;调整上课时长,延长课间休息,优先安排体育课,增强学生体质;放学也分年级分时段,同样避免扎堆儿;还有教室勤通风、公共区域定时消毒、让孩子们多洗手……教育部门、学校、老师考虑得越周到,把工作做得越细致,将责任肩负得越牢,孩子们的安全就越有保障。
孩子们的心理也值得重视。高年级学生面临考学压力,考前剩余时间不多,会不会紧张乃至焦虑?低年级孩子注意力不易集中,长时间在家上网课,学习效果有待观察,忽然回到学校,能否跟上学习节奏?对学校而言,如果有专业心理辅导老师,对孩子们进行心理疏导,自然再好不过;如果心理师资不足,那么要考验老师的爱心、耐心、责任心。无论如何,不要低估孩子们的情商,老师的关爱、鼓励、支持,孩子们是能感受到的。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相信孩子们会逐渐回归正常的学习和备考状态。
疫情也是一种特殊教育,会给孩子带来特殊成长。一些孩子的父母是医护人员,紧急驰援湖北,孩子们盼着爸爸妈妈早日归来,对生命的理解、对亲情的感悟,就会比没有经历过的孩子更多。还有一些孩子在不能去学校的时候,知道按时上网课,自己做作业,学会自律自觉,这样的孩子其实也获得了“自由”。更有一些孩子渐渐明白“祖国”意味着什么,尝试担当和回馈,为他人乃至社会献爱心。这一切现实感知比书本内容来得更深刻,会使孩子们受益终生。
少年强则中国强。呵护他们成长,助力他们求知,激励他们腾飞,国家未来有望,民族复兴可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3 18:01:14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