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01|回复: 0

他们的足迹,时代的变迁

发表于 2020-6-4 10:26:0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邹元辉

    在热情奔放的时代浪潮中,一代又一代的镇海炼化员工以时不我待的精神、舍我其谁的决心和气魄,干事创业的激情和行动,成为支撑企业发展的柱石,谱写了一曲曲无愧于时代的华美乐章

    国有企业发展史,就是一部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奋斗史,是一部艰苦奋斗、锐意改革的创业史,也是一部员工与企业共发展的成长史。在热情奔放的时代浪潮中,一代又一代的镇海炼化员工以时不我待的精神、舍我其谁的决心和气魄,干事创业的激情和行动,成为支撑企业发展的柱石,谱写了一曲曲无愧于时代的华美乐章!

    从来料加工到进料加工,镇海石化完成“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的战略转变,这为企业开拓了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也让蓝伟辉们在憧憬中倍感自信。

    1985年8月,蓝伟辉被分配到镇海石化总厂,成为炼油厂常减压车间的一名操作工。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时代,青春热血的蓝伟辉相信自己能干出一番事业。不到一年,根据车间安排,常减压车间的5个岗位蓝伟辉学了个遍。也因此,他看问题有了不一样的视野。

    不久,肯钻研、爱学习的蓝伟辉被车间任命为技术统计员。

    在别人看来,统计工作就是与数字、报表打交道,既烦琐又枯燥。可蓝伟辉刚接手这项工作,就被统计工作背后的精彩与魅力所吸引。表面看统计工作又苦又累、平淡无奇,却能用数字找出生产经营的问题与难点,能用数字描绘出装置生产的绚丽画卷。

    为了做好成本分析,蓝伟辉每天就像只勤劳的小蜜蜂,不断奔波在操作室和现场采集各类数据。然后再对这些纷繁复杂的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从中得出对装置生产极具参考价值的专题报告。

    原本枯燥的数据由于精心的分析,从此被赋予了鲜活的意义。当年,由于蓝伟辉的统计工作较为出色,常减压装置物料消耗得以受控,生产成本得以进一步下降。

    出色的业绩让蓝伟辉登上了更大的技能展示平台。1988年5月,蓝伟辉调到镇海石化总厂计划调度处,成为一名直接参与企业生产布局的工作人员。

    这是蓝伟辉的一个人生重要转折点,也注定了蓝伟辉后来30年工作的状态。

    由于当时国内原油开采量不足,镇海石化总厂常因“无米下锅”而停工。但企业抓住国家政策良机,不但使炼油生产渡过了饥荒难关,保证化肥的原料供应,而且在保障市场的供给同时,稳固了市场。

    1988年10月13日,在当时的中国石化国际事业公司的帮助下,镇海石化总厂首次与美国联合油国际销售贸易公司签订代加工协议。这是中国第一份与外企签订的来料加工合同,记载了特殊历史状况下,镇海石化总厂率先走向国际市场,以改革开放精神为指领,不愿徘徊等待,砥砺奋进的足迹。如今,这份珍贵的合同原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所收藏,成为追忆一个时代奋斗者珍贵的物证。

    两个月后,新加坡“海王号”油轮满载着5万多吨塔比斯原油安全靠上算山码头。这为镇海石化总厂增加原油加工量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开创了中国炼油加工新模式,揭开了全国石化系统承接国外油来料加工业务的序幕。

    想要加工好外来油不是件容易的事。蓝伟辉跟着师傅在总厂的安排下,加强与涉外机构的联系,快速做好国外原油的评价。生产技术、质检等部门在原油船到厂后5天内,高质量提交原油的分析评价。炼油分厂采取一系列优化生产手段,为实现整个炼油装置能力的合理匹配起到了积极作用。

    看到首批外来油的加工不但让装置实现高负荷运行,还节约了能源,创造了效益,蓝伟辉心里似乎注入一股澄清、透亮的山泉,随着那轻灵流畅的淙淙声雀跃起来。

    从此,镇海石化致力于发展自营原油加工业务。在当时的国家外经贸部门和中国石化总公司及浙江省、宁波市政府的支持下,他们还争取到原油进口和成品油出口的部分外贸自主权,成为中国首批14个原油加工贸易自主权的企业,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从来料加工到进料加工,镇海石化完成“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的战略转变,这为企业开拓了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也让蓝伟辉们在憧憬中倍感自信。

    胡联伟跟随改革的脚步加速跑了起来。在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工程中,胡联伟们打响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大乙烯装置成功投产后,镇海炼化实现了从炼油企业到炼化一体化企业的历史跨越。

    1989年8月,刚满22岁的胡联伟踌躇满志跨出校门,成为镇海石化总厂一名新员工。他被分配在检修分厂的探伤班,从事管道设备材料和焊缝的无损检测工作。无损检测就是在不损害被检测对象的条件下,利用材料内部的结构异常或缺陷存在所引起的对热、声、光、电、磁等反应的变化,来探测各种工程材料、零部件的内部和表面缺陷,并对缺陷的类型、性质、数量、尺寸、形状、分布做出判断和评价。

    尚未改制的检修分厂由于生产任务不多,类似当年吃不饱原油的炼油厂,班组成员平均每人每天只需拍4张片。看到一起进厂的人纷纷在岗位上有所建树,这让胡联伟有些失落与苦闷。

    好在期待中,胡联伟看到了曙光。

    1994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镇海石化总厂被列为境外上市试点企业。3个月后,企业顺利整体改组为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并开始700万吨炼油改造工程。

    1995年起,胡联伟首次成为装置建设的一员,参加了3套硫黄装置的施工。两年后,3万吨/年的3套硫黄装置拔地而起,并顺利投入运行。随后胡联伟又投身4套硫黄装置的建设。

    工作节奏比原来快了许多,也更辛苦了,但包括胡联伟在内的所有镇海炼化人却在忙碌充实中感到幸福。1998年,公司按照“先进、集约、大型、高效”的原则,将800万吨/年常减压、100万吨/年连续重整等5套主体装置比照国际石化行业的管理模式,推行“新厂新机制”试点,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组建成炼油一车间,配以DCS控制技术,实现一体化管理,要求员工一专多能,并完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员工勇挑重担的热情。

    “新厂新机制”的试点成功把一个千万吨级炼油厂作为一个大车间来管理,装置的定员仅为93人,相比当时国内常规320人的定员,整整减少了227人!

    第一个堡垒攻破后,镇海炼化没有停止脚步,一场更大的机构变革在企业展开。

    2002年,镇海炼化进一步内部挖潜,实施机构扁平化改革。既把原“公司——二级厂——车间”的三级管理,改为“公司——部(大车间)”两级管理。

    在公司的统筹安排下,胡联伟调入工程公司,虽然工作的内容和性质变化不大,但他已意识到自己要跟着改革的脚步加速跑起来。

    2006年3月17日,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项目正式通过国务院核准。次年9月,乙烯项目管理部成立,胡联伟成为质量控制部一员。整个项目工程占地220公顷,包括10套生产装置,被国务院列入国家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二十项重大在建工程之一。

    胡联伟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有幸参与这么大的工程。兴奋的同时又有些忐忑。他暗下决心,就是瘦上十几斤,也要保证工程的质量。

    根据工程的需要,胡联伟的工作不再是单一的焊接质量管理,还包括管道和静设备的质量管理。他与同事在项目部党委的引领下,打响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

    37个月后,大乙烯装置成功投产。开工第4个月,镇海炼化就连续夺得中国石化炼化企业月度利润总额、炼油利润、化工利润三项第一,实现了从炼油企业到炼化一体化企业的历史跨越。这标志着中国石化的核心业务优势进一步强化,对于打造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12月27日,国家优质工程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镇海炼化100万吨/年乙烯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国家优质工程金奖是我国工程建设质量领域最高荣誉,不但代表了工程建设质量的最高水平,而且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2019年10月,金秋时节,因为三十年如一日守护工程质量,胡联伟荣获“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第五届感动石化人物”称号。

    当一个团队有梦想时,这个团队就有了强大的战斗力。2019年1月31日5时,煤焦制氢装置成功产出合格氢气。经过多年努力,杨贵忠要让煤焦制氢装置主要设备国产化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

    当乙烯捷报频频相传时,化工部聚丙烯设备技术主办杨贵忠却喜中有一丝遗憾,因为乙烯工程设备国产化率只有80%,尤其大型空分装置的核心设备——空气压缩机的国产化问题,一直让他耿耿于怀。

    杨贵忠于2003年8月进厂,在化工部的合成氨装置一线倒班。8个月后,化工部抽调杨贵忠到技术组。仅过7个月,他又走上合成设备技术岗位,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人员。这是组织针对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循序渐进的着力培养。杨贵忠始终用勤奋与业绩来诠释组织的信任。2012年凭借过硬的技术,在集团公司设备管理业务竞赛中荣获金牌。

    2006年6月,杨贵忠参与了新建空分装置的前期工作。当时杭氧等企业虽每小时产氧量设计能力已达4.6万标立方米,完全可以满足乙烯工程配套3.5万标立方米空分所需。但经过实地调研,他们发现国产空压机组在技术先进性、经济性、安全性能等方面无法满足装置建设的需要。杨贵忠只能在苦闷与纠结中,和同事在通用、阿特拉斯、西门子等国外厂商中选择进口空气压缩机。

    2017年1月,已是化工部副总工程师的杨贵忠受命到新成立的煤焦制氢区域兼任高级主管、党支部书记。

    煤焦制氢装置是镇海炼化制氢原料结构调整的重点项目,不仅可以满足渣油加氢装置的需求,也为镇海炼化的整体优化带来巨大的空间。

    “我学的是化工设备专业,学生时代就听老师说国家装备创新应用任重道远,需要几代人为之奋斗。这成了我的心结,也是我努力的方向。”杨贵忠决心要让煤焦制氢装置主要设备实现国产化,促进优势企业开展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增强国际竞争力。

    实现梦想的确有许多鲜为人知的艰难,但只要具备了敢于挑战自我、乐于战胜困难的态度,那么一切困难都只是通往成功路途上的小山丘。

    煤焦制氢装置技术复杂、自动化程度高、技术集成度高,大量新技术是首次工业应用,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加上参建员工经验不足,如何带领队伍开好装置,杨贵忠压力山大。

    “中国石化的自有技术,决不能在我们手中掉链子!”杨贵忠这样勉励同事,也这样激励自己。关键时刻,要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他把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相融,落实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考核制度,督促党员明责、知责、尽责,做到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相结合,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开展。

    装置刚进入建设施工阶段,杨贵忠立即选派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审查小组,全程参与装置的3D模型审查,累计提出优化建议440余项,既锻炼了队伍,又夯实区域技术储备。为了跟进开工网络节点,提高设备验收效率,装置建成后,他推行设备承包制,让每名员工都有自己的责任田。装置开工前,杨贵忠又带领操作人员和技术员共同参与编制操作规程,让整个操作队伍在驾驭装置时得心应手。

    繁忙的日子让人充实,繁忙的日子让人无暇顾及琐事,它会让人忘却烦恼,忘却艰苦。

    2019年1月31日5时,煤焦制氢装置成功产出合格氢气。这套科技含量极高的装置从投料到出氢仅用13个小时,整整把煤制氢行业开工记录缩短了20小时,杨贵忠终于舒展开了“川”字眉,眼含笑意。

    此时的镇海炼化不但打破了国外公司对煤焦制氢装置技术的垄断,节省了大量的投资,缩短了装置建设周期,更验证了国产主要设备是经得起考验的,对于中国制造业具有重要意义。

    当一个人能够怀揣梦想时,心灵就有了归宿,不再漂泊;而当一个团队有梦想时,这个团队就有了强大的战斗力。认识到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党的形象和战斗力,影响着企业的效益,所以,杨贵忠这些年来始终遵循公司“坚持党性、坚持团结、坚持艰苦奋斗”的三个原则带好队伍,深情演绎了一个国企党员干部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尾声

    十年磨一剑,镇海炼化进入新的跨越升级期。2018年10月30日,镇海炼化在海涂施工现场举行了一场中国石化镇海基地主体工程建设开工仪式。整个仪式简约、低调,没有音乐和鲜花,没有彩棚和剪彩,只有一排排整装待命的挖掘机和打桩机。这场简约却不简单、低调却不草率的开工仪式,掀起了镇海炼化基地项目的建设热潮,镇海炼化人再次整装出发。

    “一号地块桩基、地管施工已进入高峰期,我们必须按计划在今年6月底实现设备第一吊的既定目标。”五一劳动节刚过,在施工会上,已成为石化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宁波监督站站长的胡联伟再三强调。

    如今,镇海炼化人正抓住国内疫情好转和市场回暖的有利时机,借助百日攻坚创效行动,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努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双胜利。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目标召唤新作为。对于每一名镇海炼化人而言,这都是意义非凡的历史瞬间,历史必将再次聚焦高光时刻!

镇海炼化乙烯章 铮   摄

镇海炼化乙烯章 铮   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