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对工会创建“职工小家”的几点思考
工程总承包部 冯俊林
内容提要:创建企业和谐发展环境,凝聚和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作为联系企业与职工纽带和桥梁的工会组织,如何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加强和改进职工小家建设,更好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当前工会工作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对职工小家建设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作为建安企业,项目部是企业生产组织的重要部分,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抓得好不好,职工的凝聚力强不强,精神面貌好不好,都将直接影响或制约着生产组织。而建好职工小家是抓好项目部建设、增强凝聚力、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发展的基础工作。
目前,职工小家建设面临如下问题:一是受施工场地制约,硬件设施建设不到位,职工小家的活动场地不足。二是职工小家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注重活动的形式,缺乏对职工内心需求的了解,关心职工的思想问题被淡化。三是在职工小家的建设上,工作制度,活动内容,考核办法还不健全,其功能的发挥还需进一步完善。四是职工的参与和认同度不高,在建家的内涵上还需做大量工作。
当前,要通过开展建家活动,动员和组织广大职工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将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员工的创建活动融入到职工小家建设之中,即要关注职工的文体活动,更要关注职工的自身发展,把职工的内心需求和思想动态作为职工小家建设的重要内容,使其成为工会工作的支撑点和落脚点。有温暖的集体才有吸引力,职工渴望自己所在的集体有温暖,这就要求时刻把大家的冷暖放心上,认真对待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内心需求和感受,踏踏实实地办好事做实事,营造一个大家互相关心、和睦相处的工作生活环境。在创建职工小家活动中,要把心系每一个人、情暖每一个人作为一项主要内容,坚持伤病职工必访,婚丧大事必访,职工有困难必访的工作制度,将建家的内涵体现在日常工作之中。
二、按照职工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开展建家活动
工会基层组织直接面对职工群众,必须保持同职工群众的密切联系,要按照职工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开展建家活动。在开展建家活动中,要以职工为主体,依靠广大职工建家、管家,由项目部的职工“定家规,树家风,建家境”,使职工小家成为项目团队的一个缩影。同时,畅通民主渠道,倾听职工诉求,激发职工责任感,营造人人关心集体,为集体献计献策的氛围。职工小家的作用就是要把小家的成员凝聚到一起。一个职工小家有没有凝聚力,要看这个小家的成员是否热爱这个集体,而热爱这个集体的核心表现是关心这个集体的程度。因此,在创建职工小家的过程中,工会要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广泛发扬民主,不断增强职工“家庭成员”意识,大力倡导说真话说实话,形成互相信赖,互相尊重的氛围。通过召开职工座谈会,给大家创造说话的机会,鼓励大家多提意见和建议,对提出的正确、合理的意见积极采纳,让大家感觉到自己在这个集体中说话的关注度,从而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不断增强责任感、荣誉感,自觉地把自己和集体融为一体,这样既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又促进了民主建设,工作也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要在“建家”的实质性内容上下功夫
建设职工小家,对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开展建家活动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党政工团形成合力,齐抓共建职工小家。在建家工作中,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主抓,团委配合”的长效工作机制,把职工小家建设与文化建设、标准化工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之在实际工作中形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建家格局,从而确保建家活动取得实效。
对职工小家建设,有的基层单位因为缺少活动场所,就错误地认为不具备建家条件,这是一种误解。其实作为一个家,改善职工的居住、生活环境固然重要,但衡量一个家是否是个真正的家,主要看其是否具有亲情感,其成员对家是否有亲近感、依赖感、归属感,是否愿意为家奉献。因此,家的“硬件”设施是建家的基础条件,而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思想建设、民主建设、文化建设等才是建家的实质性内容。对生产一线“职工小家”建设,把以“有家可依,有责可负,有利共享”做为重要内容落到实处,必须冷静地思考职工的所思所想,加大硬件的投入,改善职工的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增加职工的收入,使职工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得到真正的实惠。
随着企业的发展,效益的增长,要加大硬件投入,建好职工“小家”。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将活动室、学习室、谈心室、维权室融为一体,加强设备更新换代,加大设施的投入,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保障职工的身心健康,为建设好“小家”产生积极的影响。充分地调动职工建好“小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投入真情建设职工小家,使其成为实现工会职能的主要载体。工会的职工小家建设有着浓厚的群众基础,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只要真心关注职工需求,共同努力,把职工小家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工会组织就一定会赢得职工的信赖和拥护,就会把职工紧密地凝聚起来,在推动和深化企业改革、促进企业发展、保持队伍稳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