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4|回复: 0

[转载] 泣血樱桃别样红

发表于 2020-6-5 05:59:5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泣血樱桃别样红



五月,是万木葱茏的季节。放眼望去,远山近水满目苍翠,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五月,是丰饶成熟的时节。麦子熟了,田野金黄。瓜果熟了,遍地飘香。

城市的繁华,乡野的豪迈,如同交响乐章与竹笛小调,相互和谐着,相互补充着,激荡起美好生活的希望,滋生出甜蜜岁月的回想。

我的家乡茶叶口镇吉山村,地处莱芜北部山区。村子不远处有一条十里长的山谷,栽种着漫山遍野的樱桃树。五月时令近端阳!山谷里恣意生长着的樱桃绿荫葱茏,此时已经遮掩不住那一嘟噜一串串的红樱桃。红红的果实纷纷在枝叶间露脸微笑,惹人垂涎。站在高处俯视,目极之处但见山谷红遍,若霞似丹,令人顿生欢喜之情。

由于独特的地质和气象条件,莱芜北部山区适宜栽种樱桃树。所产樱桃色泽红艳,晶莹剔透,皮薄肉厚,甜酸可口。此地素有“樱桃之乡”的美誉,种植历史已经有400多年。同乡战友杨海峰,一再邀请我回家乡参加第13届“莱芜樱桃文化旅游节”。我本来就热爱家乡,属于终日望归而不得归类型。海峰战友热情的“勾引”让我下定决心,5月21日一大早不开手机、不吃早餐,一脚油门风一般地驱车前往。我要回莱芜,我要回乡下;我要看战友,我要探爹娘。当然了,我还要亲身感受一下采摘樱桃的快乐。

风驰电掣回到家乡,漫步在齐鲁古商道。横亘山头的齐长城蜿蜒而来又蜿蜒而去,无声诉说着千年往事。触目仍然是旧时房屋,石砌的墙壁青瓦的顶。里面却完全改变了模样儿,成了设施现代化的舒适民居。安栖于古朴宁静的山乡民居,享受着原汁原味的农家饭食,令人陡然心生感慨:这应该就是神仙一样的生活吧!






海峰不愧是当兵的人,富裕闲适的生活没有磨灭他身上的勃勃锐气。仿佛一声召唤,他就会毫不犹豫地迎着硝烟上战场。午餐过后,海峰陪同我们一行前去参观汪洋台纪念馆。在这个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我的心灵感受到极大震撼。78年前的秋天,就是在我置身之处,发生了一场惨烈的抗日斗争传奇——吉山战斗。

莱芜地处鲁中腹地,乃战略要冲,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远古有闻名天下的“长勺之战”,近代有给予国民党反动派沉重打击的“莱芜战役”。不同的时空,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模式,不同的导向,却创造了相同的“以弱胜强”著名经典战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等著名军事术语,皆由此创造、验证、总结、传扬。

如果说“长勺之战”只能够从历史资料中想象、感悟的话,“莱芜战役”则使我们更容易贴近和感悟。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小说《红日》和电影《南征北战》影片,就是对“莱芜战役”的生动诠释和真实写照。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七个师六万余人、俘虏敌高级将领李仙洲的壮举固然创造了战争年代奇迹,而影片观众数量恐怕更是有史以来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从影片初映开始,以及后续的很多年中,人人皆看,人人爱看,人人曾反反复复看过很多遍。以至于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语言,清清楚楚镌刻进记忆深处,历久难忘。这两部极具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小说及影片,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十分宝贵的优秀教材。






莱芜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大无畏气概,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抗日战争时期,莱芜以其特珠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成为泰山区抗日根据地中心区。1941年秋天,泰山区地委、专署、军分区所属重要部门机关陆续进驻茶业区安家落户。一封封电报从这里收发,一份份《泰山时报》从这里印行,一个个伤员从前线转送回来,一批批枪弹从这里送上前线。据当地的村民讲,茶业区人民抗战热情很高,家家是医院,户户是病房。由于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全区部队的衣、食、住、养、保都能够得到顺利解决。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斗争更加残酷,环境更加恶劣。特别是到了1942年,泰山根据地极度困难。日军推行“堡垒囚笼”政策,碉堡林立,沟壕封锁。有不少游击区沦陷为敌占区,抗日队伍活动及供给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泰山军分区政委兼地委书记汪洋,一面教育部队咬紧牙关,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一面带领部队发动群众,以地雷战、麻雀战等游击战术,配合主力部队或单独作战百余次,毙、伤、俘敌二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封锁和进攻。

八路军以莱芜北部山区为根据地,北上可以袭扰胶济铁路线,南下可以威胁莱芜、泰安、新泰日伪军据点以及津浦铁路线,故而为日伪军所觊觎。日伪军多次围剿八路军未果,对茶业区根据地深为忌惮。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一直密谋伺机夺取。随着中共泰山区地委、专署、军分区机关的全部涌入,敌人看准时机抓住机会发动攻击。1942年10月17日,敌人秘密集结了泰安、济南、淄博、莱芜、章丘几路日伪军约5000余人,在莱芜茶业口吉山一带,突然对我鲁中泰山军分区司令部及泰山地委、专署机关展开铁壁合围,企图将我党政军机关一举歼灭。






泰山军分区司令员廖容标(黑铁山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带领第十团第一营第三连以及精干部队,突出莱北山区转战到益(都)临(淄)边(河)(淄河上游)地区活动。泰山军分区政委汪洋率领司令部机关、掩护地委机关的两个连队和一个教导队,留在莱北山区坚持斗争。留下来的官兵大约有500百余人,非战斗人员占三分之二。两个连队的重武器只有4挺机枪,3门小炮,其余都是步枪。尤其是教导营一队的枪械,不但一水儿老掉牙的步枪,而且还缺弹少药。这样的队伍,战斗力薄弱到什么地步可想而知。

汪洋政委率领留守部队转战莱北山区,与敌人狭路相逢。敌情不明,行动受限,敌众我寡,敌强我弱。我们的部队从战斗打响开始,始终处于被动、劣势。但是,面对十倍于我的敌人,全体指战员没有胆怯,没有退却,英勇顽强地奋起反击。这一场遭遇战,在吉山庄前和吉山庄南的河滩战斗最为激烈。战士们的子弹打光了,就跟敌人拼刺刀;刺刀拼弯了,就同敌人扭打在一起,拳打,脚踢,口咬……有的同志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有的直到牺牲以后,还紧紧地搂住敌人不松手。有两个同志被敌人围住,形势危急,便各自抱着一挺机枪和一门小炮跳进一口水井,宁死也绝不让敌人得到武器,显示出革命战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汪洋政委一边指挥部队分散突围,一边率领一连迅速抢占吉山村河南制高点。经过一番激战,制高点失守,一营营长赵钧和军事队队长田光林等壮烈牺牲。敌我双方在吉山村南河滩一带反复冲杀,战况空前惨烈悲壮。我军指战员终因寡不敌众,一个个倒了下去。教导营营长石新,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泰山时报》的高级记者及工作人员几呼全阵亡。汪洋政委身负重伤,在处理掉身上所带文件后,自戕殉国,时年29岁。






英勇惨烈的吉山之战,我军虽毙伤敌200余人,但亦遭受惨重损失,汪洋等263名干部战士壮烈牺牲。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山坡,染红了河滩。他们以鲜血和生命书写下抗日战争悲壮的一页,表现了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气节。

而今又见樱桃红,樱桃节里不忘本。那一嘟噜一串串的樱桃,蕴含着久远而深切的军民情结。红红艳艳,宛如泣血。伫立于汪洋台纪念碑前,默默悼念那个铁血的年代 ……

2020.05.22

来源 文学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