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
探索传播新模式
开放共建多渠道
中国旅游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代表 韩晋芳
国家文化公园必须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基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但在传播形式上不能搞主题先行,而要遵照文化传播的规律,以更具亲和力的方式展览展示,真正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才能使文化发挥最大价值。应利用大数据技术,充分研究受众的现实需求和市场特征科学规划。
国家文化公园的打造与每一位中国人息息相关,应将公众参与机制贯穿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多个环节。比如,鼓励民众建言献策,以项目经营或志愿者等方式参与到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
要警惕低俗、庸俗、媚俗文化传播和过度商业化倾向。经济效益是一把双刃剑,发展旅游、获得收入有利于为文化保护传承提供资金,但也有可能滋生“向钱看”的不良导向。国家文化公园涉及面广,文化遗产、文化资源呈跨区域带状分布。以彰显文化自信为重要使命,不单纯是市场导向,绝不能通过“三俗”文化迎合市场;以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引导旅游者追求正能量,形成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典范。
城乡居民和游客兼容与协调的现实情况,对国家文化公园的模块化、多功能设计提出新要求。因此,对于具体的建设路径,我们认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宜采取大开放、小封闭、模块化、多功能的技术路线。在对各个节点的资源、周边环境与配套等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划分地段并确定不同地段的特色与功能,分类指导其文物和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从而实现各个地段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将来根据各个节点特征串联规划具有不同主题内涵的旅游线路,形成以点串线、以线成带、以带促面的模块化区域联动模式。
【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新进展】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5月20日,河北省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召开了《保定市长城保护条例》立法研讨会。据悉,《保定市长城保护条例》立法已列入保定市人大2020年立法计划。
今年4月,北京建筑大学与北京市文物局签订合作协议,将共建“北京长城文化研究院”,为长城文化带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引“外脑”。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5月21日,浙江省在杭州召开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会议明确了今年浙江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要点,建立了工作机制,明确了相关部门和大运河沿线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五市的工作职责,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打造成中华文化重要标志,为浙江省“重要窗口”建设贡献力量。
5月19日,由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联合CBC建筑中心共同发起的“运河上的京津冀——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元宝岛)大师邀请赛”最终成果评选会在天津召开。原研哉、柳亦春联合团队的“时光洲”方案和承孝相联合团队的“Y-HARP 杨柳青历史区再生计划”方案共同获胜。
3月30日,江苏淮安成立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这是首家市级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管理机构。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5月18日,江西省赣州市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于都核心展示园项目启动。据悉,该展示园占地630亩,投资20亿元,项目分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文旅融合区,其中管控保护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提升项目已基本完成。
4月10日,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在黎平县召开了贵州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红色旅游推介会,加快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以及贵州红色旅游的发展。
(本版文字由本报记者王学思采写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