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0|回复: 0

[转载] 变迁

发表于 2020-6-9 08:25:2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我生在柴油灯下的窑洞里。
在娘的怀抱里,闻着柴油的味道,吮吸着掺有柴油不完全燃烧烟气的奶水,一路长大。
那时,家里养了两只母鸡,因鸡龄太高,不怎么下蛋,但它俩是我们一家的“光明”。只要听到“呱蛋”声,奶奶的一双小脚下就生起一阵旋风,生怕新生鸡蛋被我偷走换糖吃,晚上家中的灯无法亮起来。我常常诅咒黑夜,因为娘总是把柴油灯芯压的很低很小,只有扁豆粒大小的一点光,怎能照亮整个窑洞呢?吃过晚饭后,奶奶监工似的总要到院子里转一圈,只要那个屋子里的灯还亮着,就会对着门喊一声:“快点睡,别白费油了!”随之,屋子里的灯光应声乖乖地熄灭。我常常躲在黑暗的被窝里,咒骂奶奶真是个大吝啬鬼。那一刻,我便觉得那点小得可怜的一灯光如一双明亮的眼睛……能在黑暗中给人光明,在寒冷中给人温暖,在寂寞中给人快乐,在苦难中给人希望。
上小学的某一天,爹从集市上打回一瓶煤油。奶奶见了,对着爹打发雷霆:让你去打油,你却打回一瓶水?你把一篮子鸡蛋干什么用了,我把你个败家子,想让一家人都摸黑吗?爹笑着说,娘,那是煤油,点灯比柴油好,灯光亮,臭味小。不信你闻闻吧。奶奶鼻子凑近油瓶,闻了又闻,转怒为笑。问,是不是很贵?不贵,不贵。娘。一斤就贵了2分钱。奶奶接着说,过日子要细水长流,不能大手大脚!以后再不买你说的这什么油了,要买柴油。2分钱也不容易啊!一分钱也能难倒一个英雄汉呢,娃娃。
我读初中的那会,平峰中学住校的学生,每人都有一盏煤油灯。白天,一盏盏煤油灯一排排士兵似的,整齐划一地站立在教室窗台上;下晚自习后,这些静候了一天的煤油灯瞬间就化作颗颗星星,洒满教室、洒满校园,点亮一颗颗希望之心、期盼之心……第二天,每个人都会从鼻孔里掏出两粒黑色的“豆子”。前两年,因工作关系去了一趟母校平峰中学,在教室窗台上还看到了一盏盏的煤油灯。我好奇地问一位在母校任教的好友,学生娃娃还点煤油灯?他笑着说,不太常用了,但这是咱们学校的老传统,娃娃们一届传一届,一直到现在。现在只有停电的晚上,这些煤油灯才会有机会用武。
1992年春天,一个名叫孟家湾的小村子沸腾了,大人娃娃都兴奋极了——因为村子里要通电了。混凝土电杆一排排爬山越岭,从遥远的地方走来,撑起三条明光闪电的电线。村庄天天期盼着,等待着目睹通电,但谁也说不清通电后村庄会变成什么样子。这年夏天,在山坡上金灿灿的麦穗勾引额头上汗滴的日子里,通电了。全村灯火辉煌,白昼一般。大人们坐在灯泡下,兴高采烈地谈论着庄稼,谈论着一些粗浅的科学知识,谈论着村庄的未来和大家的命运。孩子们跑到这家看看,又跑到哪家瞅瞅,他们评委似的,在评比谁家的灯亮……
奶奶坐在屋檐下,一语不发,仰着头,静静地盯着屋檐下的电灯泡。到娘催促奶奶进屋睡觉时,她才喃喃地说,唉,真是活到老,经不了啊。没有想到,没有想到不用油还能点灯照亮……
爹娘老了,我把他们接进县城与我们一家一起生活。他们离开老家时,给邻居再三叮嘱,让晚上把我们家门口的路灯拉开。
女儿上小学了,晚上得做作业。书房里的灯其实很亮,但娘坚持说不行,要我给女儿再添盏台灯,不能损伤了孩子的眼睛,更不能让孩子象我一样戴一幅近视眼睛。女儿的书房里,屋顶的灯开着,桌前的灯亮着……娘悄悄地站在门口的一侧,不时地偷看灯下孙女学习的背影。
我知道,娘的心里亮着一盏灯,女儿的心里也亮着一盏灯,两盏不同年代的灯,发着同样的光芒,照的满屋子白昼一般。娘在笑,女儿在笑,我们全在笑……




   变迁(Ⅳ)  




陈爷没有名字,因辈分大,人人都这么叫。
陈爷是个好人,也是个苶障人。他是解放前那年的一个雪夜里,被活活饿死的,乡亲们都替他叹惜。陈奶奶常含着泪说,她能绕过鬼门关庆幸活下来,是他把最后一口榆树皮全塞进了她的嘴里。他死了,她却欠下了他一条命。
第二年春天,解放军来了,解放了。财主老王家的粮仓被彻底打开了,她领回了一袋麦子、一袋谷子,还分到了八亩田和一头毛驴。
生产队长张三讲:人民公社实行按劳分配。可陈奶奶一家孤儿寡母五口人,人多劳力少,一年挣不了多少工分。加之这些年月,病虫害趁热闹似的常来常往,山坡上找不到一苗野菜。陈奶奶真不知道,儿子陈定姊妹四人哪个会死、哪个能活下来。可每年寒冬腊月,公社都会派人给她家送来供应粮,一家五口人一个也没有少,全活了下来。“是供应粮救了陈定姊妹的命!”这是陈奶奶的口头禅。
陈定的儿子陈能承袭父靠的命运,吃着救济粮、穿着救济衣,奔走在月亮山下、葫芦河畔。只是他常常一只手拾柴,另一只手握书,学会了算账,知道了大山外边还有美丽的城市。一天,老队长张三宣布:包产到户。
几年后,大家都说陈能真能。因为陈能家的庄稼年年全村长势最好。传说他从书本上学会了使用化肥、农药……乡亲们把他神一样的敬重,他也热心地常给大伙讲科学种田的技术。陈家庄成了全乡脱贫致富的示范村,因为村里有个叫陈能的人。
儿子陈成是被陈能宠坏的,自从陈成辍学后,就开始在县城浪荡不回家。每天晚上,陈能都梦见自己的汗滴,无声无息地从儿子的指尖滚向麻将桌,淹没了自家的房子、耕牛、粮食、田地……
陈能不得不含泪拨通“110”。儿子入狱的那天,也是孙子陈功出生的日子。接着,陈功娘又丢下陈功改嫁了,最后,陈能家就由致富带头户变成了低保户、贫困户……
陈成在狱中学会了汽车修理。他出狱的那天晚上,老爹陈能就死了。没跟他说一句话,只给第一书记留了一个纸条——“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你!”第一书记东奔西跑,用自家的房子做抵押,为陈成贷了十万元的创业款。
三年后,陈功汽修厂被命名为全县十佳优秀私营企业。县领导在为陈功汽修厂揭牌、宣布陈家村脱贫的那一刻,陈成正爬在自家祖坟前嚎啕大哭。

来源  散文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