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们都把它向往。那里四季长青,那里鸟语
花香。那里没有痛苦,那里没有忧伤,它的名字叫香巴拉,传说是神仙
居住的地方……”
每次聆听这首歌,我的心灵都是一次满足,一次陶醉,一次洗礼。
几乎所有的宗教,尤其是成熟的宗教,都有其“彼岸世界”,作为藏传佛教的“彼岸世界”,就是人与神相通、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和一的净土——香巴拉王国。据藏经记载,早在释迦牟尼圆寂的时候,城堡国家香巴拉在青藏高原纵深峡谷的某个与世隔绝的区域里形成,整个王国四周被双重雪山环抱,有八个呈莲花状的区域。那里有灿烂文明,居民有着超凡的智慧,摒弃了偏见、痴迷和贪欲,城市建筑总体布局合理,井井有条,同自然环境非常协调。关于香巴拉隐秘历史的记载和传说,大量存在于西藏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当中。藏经、西藏口头文学、诗歌、流浪说唱艺人等,都对香巴拉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甚至,1775年,六世班禅大师罗桑华丹益希,根据大藏经中的经典,写了一部通俗的《香巴拉王国指南》。还有不少藏文、梵文流传于世的指南告诉人们,前往香巴拉的行者必须经历无比艰难险阻:重重的人迹罕至的雪山、原始森林、万古荒漠、险滩、大峡谷,还有风霜雷电和瘟瘴魔境。只有高深修行的人才能够到达那里。
据说有两个热血、虔诚的青年,踏上寻找香巴拉的险途。在雪山脚下,遇到流浪者赠给他们黄金礼物。接受者,因为体重加大而坠落万丈深渊;而拒绝者,则顺利地进入了香巴拉。还有一个更具哲学智慧的传说:有位壮士在前往香巴拉的途中,经历了9999次艰难险阻,之后遇见了一位智慧长者。长者开启他说:“你历尽9999次艰辛,辛苦了。你不用再到远处去,香巴拉就在你心中。”是的,藏传佛教所有教派的信仰者们都坚信香巴拉的存在,至于怎样存在、如何达到,则各教派大都取意于自己教义的理解,有着不同的解释。
“香巴拉在你心中”,这是大智慧,大觉悟。
马克思曾说,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恩格斯曾指出,神性是人性的异化,宗教的本质是人的本质,从而把宗教和神还原为自然和人。(《马恩全集》第一卷,第647 页)宗教是“颠倒的世界”,它最大失误是否定尘世。人的幸福在现世,在地球上,而不在另一个世界。但是,当你面对绝少人迹的茫茫荒原、漫漫长路上磕头朝佛的人,手磨出血泡、额头碰得青紫红亮,仍虔诚祥和、一丝不苟的履行仪规的人,你无法平静地追本求源,只能尽情感受他人视宗教为生命第一情感,以及产生出的震撼人心的感召力。漫漫朝佛路,“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李白语),生者是那样执著和虔诚,死者是那样安详和平静。谁能说他们的灵魂没容纳进了严酷的大自然、坎坷的命运、漫长的历史和无处不在的神灵,自然也早就容纳了生生死死、容纳了极乐?谁敢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宗教意蕴和精神境界,就一定低于高官贵富的幸福指数和精神境界?只要世界上有人所不能解释的痛苦,就会有宗教和对宗教的渴望和追求。人类宗教信仰的心理学基础是人寻找精神庇护、安慰和归宿。
“香巴拉在你心中”,这是大追求,大境界。
她是一座至高至洁的精神伊甸园的大境界,是一个修养不止向往不止的思想净土的大追求。追求圣洁境界贯穿在华夏人文精神的始终,几千年无时无处不闪烁炉锤修炼的熊熊火焰。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主流境界,经济、政治、文化艺术的不平衡,是境界多样离奇之源。香巴拉是佛家的大境界,我认为与儒家和我们共产党人的追求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儒家的境界,以积极入世贯穿其全部乐章,强调个人对社会的适应和服从,把实现人生充实寄托于治国安邦的政治现实。传统的境界修养过程是“正心”的过程,因此必须“诚意”与“去欲”。对此不懈地追求,“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兼济天下,独善其身”,“修、齐、治、平”,入世的儒家出世的道家甚至佛家在此点上都得到互补统一,成为中国人几千年人格理想的最高境界,从而实现最高的社会理想——道德完善的大同世界。境界颇不易得,无论宗派,均离不开修炼,不陈腐,不偏激,不污染;打禅、苦行、奋斗,一切专心致志到如入无人之境,直至献出肉体和生命。这是一种精神意志的炼狱,一种殉道,一种涅磐,一种自我焚灭中的永生。革命境界更是如此。多少共产党人为信仰为理想而感天地、泣鬼神的所作所为,光耀过去现在和未来,无须赘述。
“香巴拉在你心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是谁?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人生的终极目标一直是人类思考的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问题,为此耗费了无数贤哲的毕生精神,芸芸众生更为此要领难一。终极世界观的多样化,带来境界精神的取向不一,时代、阶级各有其烙印。没有境界的丰富性,就没有人类精神思想的生动性和历史性。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思想境界,就是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这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更是一个富含历史使命的命题。我推崇、敬仰、追求“香巴拉”,并不奢望以此来净化、统一人们的精神世界,而是给我们自己多增加一种精神追求,一份精神约束,一座精神家园。
众所周知,我们共产党人应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神论者。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精神层面的要求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事实上,单从这些年纷纷落马的大大小小领导者的灵魂深处看,缺少的正是一种精神制约和道德审判。有时他们是泛神论者,拜倒在石榴裙下、孔方兄下,遇庙烧香,见神磕头,什么马克思主义,只是其牟取升官发财的敲门砖头而已。有时他们是无神论者,犹如王熙凤般的彻底,阴谋诡计,谋财害命,强取豪夺,潜逃国外,无恶不作,肆无忌惮,什么因果报应、末日审判,在他们统统见鬼去了。当然,香巴拉不属于他们。无论落马未落马的贪官污吏,为富不仁的大亨大腕,他们的精神世界永远赎给了撒旦,他们的内心永无宁日。至于我们芸芸众生,价值观、是非观、荣辱观、人生观等等,也有颠倒的,扭曲的,丢失的,不妨重新寻求一方心灵净土,回归精神家园,构建心中的香巴拉。
精神永远高于物质,这一定律,早已远远超出宗教。人的精神不畅快会影响健康,万事万物一个理。据有关专家研究,工厂化养出的鸡,其蛋、肉所含的毒素高于常规饲养的鸡,人工干扰过分的西红柿,尖咀,含有一定的致癌物质,等等。2006年5月26日的《华商报》上,刊登了一幅照片,题目是“倔驴不愿当‘门迎’”,两个汉子把一头佩带红花的毛驴往饭店门口死拽活推,驴四腿绷直反向用力。让一头驴为专卖驴肉的火锅店当门迎,它能是个啥心情?人们也就不怕吃出点啥意外“收获”?“香巴拉在你心中”,正是为我们这些芸芸众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净化的场地。正如哲人赵鑫珊说的,在现代文明世界,在红尘滚滚中,看云卷云舒、潮涨潮落,以宇宙为友、人间哀乐为怀的姿态,继续我们的人生之旅。
朋友,香巴拉并不遥远。只要内心觉悟,自我净化,所居之地即为净土,即为香巴拉。祝你也香巴拉,他也香巴拉,我也香巴拉,大家时时处处都香巴拉。
“……哦!香巴拉并不遥远,哦!香巴拉并不遥远,它就是我们,
我们的家乡。”
来源 现代文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