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34|回复: 0

发力“云医疗”,规则不可少

发表于 2020-6-11 15:16:3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疫情防控期间,“云医疗”应运而生。患者通过互联网医院、在线平台复诊、咨询,药物配送到家,不少地方还可以进行医保结算。据国家卫健委规划信息司统计,疫情防控期间,国家卫健委属管医院互联网诊疗比去年同期增长17倍,一些第三方平台互联网诊疗咨询增长20多倍。

  “云医疗”在降低患者交叉感染、实现患者就医行为“物理隔绝”的同时,也打破了医疗资源的地域限制。不少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及药品配送服务都可在网上完成,为患者就医带来巨大便利。

  在互联网医疗机构遍地开花、形态日趋丰富的背景下,如何为互联网医疗松绑、助力?如何保证处方药的合理使用?这些问题成为“云医疗”高质量运行的关键。

  应该说,互联网医疗的相关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各地普遍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医疗健康服务。比如,5G技术支持远程会诊、人工智能助力隔离管理、“互联网+”心理援助等纷纷面世,不断满足人们的就医问诊需求。

  不过,相对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医疗技术,相关制度建设则相对缓慢。比如,许多慢性病、复诊患者关心的线上医保支付还停留在试水阶段。虽然,去年国家医保局印发了《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明确了5个“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准入应符合的基本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网络慢病复诊的普及。但由于医保地域属性与医保跨地域结算等问题,绝大部分城市还停留在医保刷卡支付阶段。有关部门不妨在顶层设计上建立国家级的医保信息管理平台,连接和打通全国各省、各区域实体医疗机构及互联网医院,实现大病去医院、小病慢病上互联网医院,真正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即可寻医购药。

  再如,在网售处方药方面当前还存在一些限制。有的病人还是要到医院门诊去复诊、开药。对此,要以互联网思维不断求索。可以建立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系统,以大数据技术全流程监管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针对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对医疗机构、执业人员、诊疗、护理、处方等服务行为进行监管。让医生的每一次问诊,开出的每一张处方,在系统上都有迹可循。一旦有违规行为,外部可以及时干预,以策安全。

  只有不断细化相关配套政策、法规支持,互联网医疗方能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多便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